我手头有这样一张照片:一名青年男子坐在一个门槛上,笑着面对镜头。
我认识这个地方,这是一栋宿舍楼的楼顶,我上学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它的本部远在城市的北部郊外,而它的研究生院却留在了城市的边缘。
我也认识这个青年,他的名字叫郭威。现在,他已经死了。
关于他的故事,是范菁讲给我听的。她讲述的时候,我的手里就拿着这张照片,我的脚下就踩着这片楼顶。
那是一个阴天的下午,范菁与我漫步在凶案的现场,有意无意地提起了郭威之死。于是范菁开始讲述,整个叙述阴暗而恐怖:
你知道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吗?它叫作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室的地板是黑白相间的色块,就像是国际象棋的棋盘。靠墙的地方有两张高台,台面用的是与地面完全相同色泽和质地的材料,就是说也如国际象棋的棋盘一般。在高台上铺上透明的玻璃,但玻璃的面积不止于高台,而是一直延伸出来,被两个高台架住。这里要声明的是,玻璃的强度是足够的,足够一个成人在上面蹦跳。
现在把一个初生婴儿放到高台上方的玻璃上,任他爬行。当玻璃下方是高台时,他不会产生任何反应;但当他无意中爬到地面上方时,也就是说看起来他好像悬空了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惊恐,继而大哭起来,不肯继续爬行。
“我不明白”我打断她的讲述。
“嗯?”她侧目询问,仿佛在问“你哪里不明白”
“在孩子眼里,玻璃板下面应该是完全一样的景色,”我犹豫了片刻,才选择了一个相对准确的非专业词汇,因为我不知道专业词汇应该怎么说。“对不对?”
她点点头。
“那他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一块平板上爬行?”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是说那他怎么知道玻璃板下面有深渊?”
我读研究生时曾到学校对面的理工科院校选修过制图课,学过制图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在立面上看起来起伏不平的物体,其俯视图都会是一马平川,根本显示不出任何厚度上的区别来。
“人眼看到的毕竟不是俯视图啊。”她笑了笑,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要是你,你会不会有所感觉?”
“我想会吧。”我已经有些明白了,但还是忍不住追问一句。“可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人类具有深度知觉。”她回答说。“在这点上动物被分为两种:一种生来就有深度感觉,一种则是后天学习来的——咱们人,属于前面那种。”
她的回答已经和我的问题关系不大了。
“你好像要和我说郭威的事?”
“不错,但必须先给你点预备知识。”
看来郭威之死与深度知觉有关——总不会与国际象棋棋盘有关。我有点不满范菁的东拉西扯。
“就是这里。”范菁停下脚步,指着一处楼顶边缘。“他就是从这里走下去的。”
走下去。多么奇怪的词啊!
“不错,走下去。”范菁好像总能猜到我的心思。“你来看——”
她的手指开始向下方指点,我低头看去,下面没有任何建筑,仿佛一片荒地。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你注意一下地面的情况。”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作茅塞顿开。我终于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凭着我超凡的视力,我看见那块地面上居然铺满了极为细小的卵石,而这些材料通常是用来铺在屋顶上作隔热层的——也就是说那片地面宛若楼顶。再仔细些,甚至可以看出那些石砾间隙中露出的防水油毡——简直就是一方屋顶!不仔细看的话,肯定会得出这一错误结论。我恍然大悟的起始点正是那张国际象棋棋盘。我的脸上不禁露出喜色,但这种喜色马上消逝无踪。
“你是说,郭威他他”一时间我无法把不同的思路连接起来。“你的意思是说他没有深度知觉?”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