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州县的军务与吏治。

    在一般的习惯上,这也是钦使附带的任务,在完成使命回京述职时,皇帝也会问一下边远地区的民情防务。

    在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朝廷平时无暇常派大员来考察过问,一切都由他们自己作主。

    唯有在派遣钦使途经时,才顺便看一下,回朝之后,钦差大臣的禀奏就十分重要,往往可以决定他们的前程福祸,生死安危。

    所以每当使臣过境,他们都很紧张,恭恭敬敬地接待,诚煌诚恐,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疏慢。

    不过,这些多半是对地方官的影响较大,驻守的将领,仅只是礼貌地敷衍一下,无须大过巴结。

    因为这些将领都是有强硬后台靠山的,他们的靠山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居高位、掌大权的重臣。

    他们也都是靠山的亲信心腹,一手提拔起来的。

    权臣们利用他们隆重声势而巩固地位,因为这些将领们镇守边境,都领有一支重兵,那就是实力。

    当然这些实力是分散的,东一小块,西一小块,不会集中在一起,否则皇帝就会感到不安了。

    司马氏是取魏而代的,魏公曹操时,以周室的王叔周公自居,大权在提,却还拥着一个无实权的傀儡天子。

    他的军机都掌握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以及亲信部属的手里,自己则稳居帝都,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策略是绝对成功的,那时群雄纷起,划地称雄,却都只能占领一个地区而已,还有很多势力不及的地方,仍是臣属于汉家天子的,魏公捧出了汉室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他们。

    所以,曹氏一直是势力最强的,终于慢慢地灭西蜀刘汉、东吴孙氏,结束三国鼎立一统天下。

    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觉得强敌俱除,用不到那个傀儡皇帝了。

    虽然皇帝已经威胁不了他,也左右不了他。

    但名义却仍是天下至尊,四夷来朝,高踞龙座受礼的不是他,毕竟有点不过痛,所以废汉帝而自立。

    司马氏一直是曹魏的部属大将,曹丕要做皇帝势必不能再亲自领军了。

    他的两个兄弟,曹彰有勇无谋,死于战争,曹植又太聪明了,一直为他所忌,被他排挤掉了。

    渐渐的,大权落于司马氏,司马氏乃代魏而立,改元为晋而有天下。

    皇帝就是用军事的力量发动政变而掌权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然不会再让军权集中于一人之手。

    但是又必须要维持一个相当数字的军队才足以巩固国防,抵挡外侮。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未平定,有赖军力去维系的。

    晋武帝只能把军权集中在几个人的身上,再让他们互相争权负气不和,以免他们合作而生叛。

    司马子明看准了这一点,因为这一带是属于王恺的势力,他说可以替王浑设法争一部做过来。

    王浑当然十分尽心,有所请求,无不照办。

    晋武帝也有他的打算的,他知道王恺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野心,可是这个人太护短、太自私、气量也太小,所以才在拼命地排挤别人,扩张实力。

    王恺本人倒不难控制,怕的是他一旦身死,他的军权落入家族中一个有野心的人手中,就麻烦了。

    必须要在灾变末生之前,削弱一点他的势力。

    因此准了王浑的奏,给了那样一份密旨,下令石崇对南方的边成军镇,考察军务编练情形,如有不法事情准许便宜行事。

    皇帝这“便宜行事”这四个字下得很高明,那就是说,有问题的人,石崇可以有权处置,但是必须自己去做,皇帝可以支持认可,却不会派兵镇压。

    司马子明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也不期望皇帝会作太多的支持,原就打算完全靠自己的。

    自己手上一千名子弟兵,那是可靠的实力,却不算雄厚,因为这些兵镇守将差不多全有三五千人马,至少也在一千多。

    只不过司马子明有两点可凭恃。

    一点是身怀廷旨,另一点就是他的兵能打仗,尤其是那一百名卫士,个个身怀绝技,当初跟着他四处发财的,这是一批死士,也是一批高手,足堪为用了。

    州县对钦差大臣不敢怠慢,但那些将领们却未必卖账,有的还客套地拜会了一下,有的借口军务繁忙,根本就不照面。

    他们不来,司马子明却能找了去。

    司马子明是副使的身份,有权“便宜行事”的,因此他带着所部,长驱直入对方的驻地去。

    人不算多,但服装鲜明,就见得军容壮盛了。

    而边境守年在长时间的戍守中,军纪较驰,相形之下,根本就不能比了。

    司马子明出示了钦旨,那些将领们才慌了手脚,他们的靠山硬,可以不在乎石崇,却不能够蔑视皇帝的尊严,态度由踞傲变为客气了。

    司马子明更懂得先声夺人,首先把自己带来的这一些军队,作了布阵的操练以及战技的表演。

    骑兵演骑射;飞骑腾跃横沟,马上发矢,射靶则中的,射鸟则坠翼,箭无虚发。

    步卒演戈矛之技,掷矛取五十丈外奔牛,徒手举百钧重担,一索飞悬,攀登绝壁,他那百名卫士没有一个是庸手,已经把参观者看呆了。

    再看看那千人的兵阵操演,更是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出了。

    司马子明立威之后,才开始考察军务,各方面都要问,问得很详细,士卒有多少?平时作何训练?军备补给如何?生活情形如何?

    他一点都不放松,那些将领们汗如雨下。

    边关上的逃兵最多,很少有足额的,有的竟连一半都不到,空额的粮他自然都入了将帅们的私囊。

    没有训练,军心散漫,只有在城楼或营门口站岗的几个人还像个样子。

    至于士兵的素质,就更差了,几乎有一半的人都不懂得射箭,不会布阵,听不懂军队号令。

    这当然使得那位主将很不好意思,干笑道:“方今天下太平,就不太用兵,他们的战技自然也荒疏了,不但本镇是如此,其他边镇也差不多!”

    司马子明是副使,但是他不但怀有密旨,也有大将军王浑的令箭,那就是王浑的全权代表了。

    而王大将军治理兵部,管着全国的军政,这就管得着了。

    司马子明自然知道差不多情形都是如此的,他们一路行来,也看过几处了,但以此地最糟,更有甚者。

    这儿,是司马子明选定开刀的对象。护送贡使的张将军,就是这位总兵的部下。

    因此,他不动声色地道:“总兵大人,你守的是边防,若是一旦有警,你的兵如何去作战呢?”

    “这个作镇是守在第二线,而且本镇责在守城,有三五百精壮足够了!”

    “总兵大人,第二线不仅是守城而已,还有负责支援前线的任务,第一线吃紧,朝廷援军本及开至,就要您这儿发兵去增援。那时又怎么办呢?”

    “这当然是把那几百名精兵派出去了!”

    “守城的任务呢?如果第一线挡不住,岂不是连第二线也形成空设了。”

    “副使有所不知,我们这边的外夷都很安份,不敢进犯的,即使有变,第一线守军也足可镇压,不可能会打到第二线来。

    假如真有副使所担心的情况发生,也没多大关系,第一线退下的军卒足可担任守城之责的。”

    “他们若是全军覆没了呢?”

    “城中尚有民兵可用,他们平时居家耕田,有事即可披甲作战。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丁勇。”

    “末将每年在晨闲之际,都加以训练,副使可以在明天看看他们,绝不比正规的军旅差。”

    “这个我相信,他们是不需粮响的,一定差不了!”

    总兵有点讪然:“副使明鉴,这也是轻减朝廷支出的一个好法子,即可以有人耕作以事生产,也能学习战技以保国疆,一举两得。”

    “可是朝廷没有省下多少粮饷,总兵大人的麾下有三千五百名食俸的员额,下官大概地估计了一下,发现实际员额,尚不足两千人!”

    总兵道:“这是因为边地水土不服,染病死亡的、逃亡的,每月都有损减,因此少了一点。”

    司马子明道:“可是总兵大人并未申报朝廷,几年以来,一直是维持着三千五百个名额。”

    “这个副使大人要体谅一点,绝塞苦僻,兵士们在这儿都很不情愿,为了安慰他们,也为了减少逃亡,只好额外奖赏他们一点。”

    而这笔账却不能申报朝廷的,主将只好变通一下,将缺额的粮响来津贴他们,在每处军营都是如此”

    “这个我知道,我一路上已经看过几处了。’”

    “副使知道最好,这件事虽未公开,却是经过丞相大人默许的,副使可以在回朝时私下询问丞相去。”

    司马子明微笑道:“王丞相默许,圣上却没有答应,总兵大人,你这官位是大晋天子所授,不是丞相私下委派的,而下官此来也是受圣上之旨,不是丞相的委派。”

    总兵已经听得口气不对,他抬出了王恺的名字已经准备摊开来明谈了,司马子明的话,自然吓不到他。

    他-板脸道:“本镇早已向丞相处备过案,副使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去向丞相大人谈去,本镇不奉陪了,来人!收军回署!”

    他们是在校场上谈论的,总兵一气欲退,他的亲兵们呼拥而上,司马子明却仍只是微微一笑,他手下的侍卫们立刻有十几人跳上了点阅台。

    总兵大叫道:“司马子明,你想怎么样?”

    司马子明连话都做得谈,只挥挥手。

    那些侍卫们一拥而上,拨出佩剑就砍!

    那些亲兵们没想到对方居然会真的动手的,措手不及,已经被砍倒了几个。

    剩下的几个纵然想抵抗突围,却也抵不过这些武功精深的武士剑客,不过几个回合,都被砍倒了。

    总兵大人见他们真的动手杀人,已知不妙,朝下大叫道:“他们要造反了!杀!杀!格杀无赦!”

    司马子明带来的人才不过五六百,还有一半留在行馆保护石崇,但是这五六百人久经战阵,且早已得到了司马子明的指示,行动快速,立即分成了几个小队,分别制住了各路的偏将副帅。

    司马子明拔剑将总兵一挥两段,割下了首级,高举在手中,朝着台下大声道:“你们听着,李总兵贪赃枉法,虚报空额,侵吞你们的粮他,朝廷接获密报,特遣本使前来惩诫,现在李总兵已经服诛。

    你们不要妄动,快放下兵器,回营听候命令,百夫长以上的将员,集合帅署大堂,听候指令!”

    总兵已经被杀,他手下的部属们就不敢再动了,何况也看过司马子明那些人的身手,拼命也是送死,于是很快就停止了骚动。

    司马子明把大军押回了营,自己带着那些军官们回到帅署,首先取出皇帝的密旨以及兵部的令符,证实了自己的身份。

    然后把此地的一切都倭过于已死的李总兵身上,劝令大家安心,继续回去各完所职,整饬军务。

    总兵吃空额,那些军官们也都有份的,只是大小之别而且,知道了司马子明的使命,他们都捏了一把汗。

    等到司马子明出脱了他们的罪过,每个人才放下了心,死心塌地的听候司马子明的摆布了。

    司马子明接着把副将提升暂代总兵,并说立即以火急羽递申报兵部,由大将军王浑指令真除实缺!”

    这等于是王将军一手提拔了,那位副将不是笨人,立即向王浑表示效忠,于是司马子明为王浑拉来了第一股力量,而且硬是从王恺手中挖出来的。

    石崇等在行馆中,知道司马子明会将有所行动,却不知他是这样干法的。

    所以听完了司马子明的报告,吓得脸色都变了,道:“子明,你做得太鲁莽了,这不能那样子蛮干的。”

    “怎么不能?我们奉有密旨,准予便宜行事的。”

    “那也很有个分寸,你不能杀人的,尤其是杀死边关的总兵,他的职位并不比我低多少。”

    “但大人此刻已是钦使,比他高多了。”

    “可是也没权利杀他呀?”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就是便宜行事的主旨,我必须要采紧急措施,总兵不杀,他的部属不会屈服,很可能会激兵成变。”

    “现在怎么办呢?”

    “孩儿自有妙计。”

    “王老儿不肯甘休的。”

    “他也只有咬牙认了,这里的不法情事太多,他是知情的,吵起来,他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边帅吃空额,朝廷何尝不知道,他们的确是太苦了,只有睁只眼、闭只眼,因为没人愿意来。”

    “朝廷虽然知道,却并不赞同,我们加以整顿一下,朝廷一定是支持的,何况还有王浑在为我们撑腰。”

    “可是王老儿怨死我们了,他会报复的。”

    “我判断他不会的,而且会派人向我们讲和,因为他已经尝到厉害,他怕我们把他的根本都挖掉。”

    事情果如司马子明所料,朝廷接到了司马子明呈回去的奏报与资料,居然下旨嘉奖了一番。

    这当然是王浑的活动,他对这年轻人的魄力及果敢,也是衷心地佩服,所以大力地支持他。

    圣旨来到,石崇放了心,他什么都没有做,但一切奖励都是他的,因为他是正使,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他的名义而为的。

    石崇也想到假如失败了,杀头抄家也是他来承担的。

    但他仍然十分感激司马子明,而且更为椅重他了,因为石崇明白,没有了司马子明,自己早就垮台了,更别说是往上窜。

    “把一切都托付给那小子吧!”

    石崇把自己的未来作了一次赌搏,事实证明了这一注押得很准。

    首先是处理那个总兵的家产上,石崇又添了一宗财富,田地不动产人官,金银珍珠则人了石崇私囊,因那是不计数的。

    石崇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这一注,把他贴在军队装备上的钱已加倍地弄回来了。

    石崇总算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别人跟他一样会捞钱、会发财,可能比他还要高明。

    再看到后来,石崇则是真正地吃惊了,因为司马子明又取出了一张单子,递给他道:

    “这是在按没的家产中发现的一批珍品,孩儿已列成清单,要私下进给皇帝的,大人请过目一下。”

    石崇接过扫了一眼,却见密密麻麻地开列了一大堆,他不耐全读,只捡前面重要的看了一下。

    一看,石崇不由惊叫道:“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八尺高的七彩珊瑚、水晶玉壁、僻水珠、六十斤重的赤金神像”

    司马子明道:“是的,这只是一半而已,另外尚有一半,孩儿准备送给王浑大将军,故而没有开在清单上。”

    “这些东西都有帐单吗?”

    “没有,这只是他私人的窖藏,孩儿花了极大的精神才找到的。”

    石泉摄慌地道:“既是没有列单,干吗要去送给皇帝呢?咱们自己留下了不好吗?”

    司马子明笑道:“那当然可以,就算是有清单,孩儿也有办法把它变造过的,但是这批东西,大人还是把它送给皇上的好。”

    “为什么?”

    “因为有些东西,是上次贡单上的失物,东西已经送到大人的家里去了,却一直不能取出来公开示人,经过这一次,大人的那些东西就可以亮相了。”

    “这倒也是,只是那些珍品也一样的名贵吗?”

    司马子明笑了一笑,道:“差不多,有些自然是比大人所有的差一点,有些还可能要好一点。”

    “那咱们把好的换下来。”

    “大人!这家伙只是一名总兵而已,已经有那么多的珍藏了,大人身为国使,此去还怕没有好东西吗?”

    这批东西最好不要动它,而且孩儿还把大人携来的珍品,也加进了清单中,一并进献给皇帝。”

    “这又是干吗呢?不留下也罢,干吗还要加上去呢?”

    司马子明道:“方今长安市上各家竞夸豪富,但皇帝却是最寒酸的一个,一些好东西,都被功臣国戚昧下了,皇帝连一眼都没瞧过,他心中对此不无温然之感。”

    “这倒是,有几次他参加臣属的私宴,看到一些豪华的摆布器皿之后,曾经开玩笑说:

    “朕虽拥有四海,抚及天下,但恐怕长安市上举出千名富翁来,朕还排不上名呢!从前人说华富奢丽,每有两名俗语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现在下一句该改为人间丞相家才对。”

    司马子明一笑道:“这位万岁倒很风趣,只是那相爷听了恐怕心中不落实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