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轩之前最担心的,是此时代的人们不能把质量的概念放在第一位,这是哪怕近现代的中国很多人从员工到基层都缺乏足够意识的一件事。只是此时看到的一切却说明:自己的忧虑有些过度了。
哪怕在近现代也很少有所谓“工匠精神”的原因是企业的生死存亡不需要自己操心。并不成熟的市场社会,干的好不一定挣的多,甚至有成为“老黄牛”都有可能。而且很多情况下生产者并不是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可如果生产者不仅是自己产品的主要消费者,还是事关利益与性命的主要消费者,一切就都变得不同了。萧轩解释为什么要把武器的质量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上,并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和时间。
萧轩也跟工匠们大致算了一笔账:“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要用于维持更多的兵力,那就必然要多花钱。一个正兵营战兵的花费,并不比现在获得前所未有工钱的诸位少。大致算一算:要让官兵们顿顿起码有荤腥,或者集中在战役时的时候天天都能宰杀牲口,把养牲口的花销算下来,每天至少需要折算三升口粮的吃食还有盐菜肉钱,考虑到运输还有战备存储中必然存在的浪费就是四升。正兵营战兵要想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和纪律还不能如同诸位一样百人多才设一个管事的人,这些人也要不可避免的抽分子。林林总总算下来,光是口粮一天就要五六升,一年算下来要两千斤口粮或者三千斤原粮;再加上必要的军饷和被覆开销,这也是当年北宋禁军一个步兵平均算下来一年就需要花费五十贯的原因。你们就是天天做工,按照比过去高了不少的工钱,大概也就这个程度吧?可是如果行军打仗的时候,我军的箭矢,或者弹药的精度提高一倍,又或者实际杀伤穿透的效果提升一倍,直接就等于多养了一倍的兵力,就算产出率降低了,慢工出细活。大家觉得在有原料充分采购供应的情况下,两年或者三年的活计,能不能让全军的武器弹药装具多到需要人人成为马夫才能拉的动?可花费,实际上却多不了多少。。。”
这样仔细解释起来的时候,对于这个时代文化水平并不算很高的工匠们来说一开始还并不是人人能够理解,让萧轩费了不少功夫,才让自己的思路让其他人大致明白过来:精兵的花费,或许要比寻常堪战之军多上那么一倍,拥有精良装备的军队,成本可能也就多出工匠辅营们一倍的成本和伙计来,可是带来的实战效果,恐怕就明显不是一倍半倍那么简单了。
萧轩为了让老人们安心,也并不讳言的说道:“当年韩信自吹韩信领兵多多益善,亲自为将朕才知道:能够让五万十万大军变的十分有战斗力,还不出反心隐患,不会让一些部队成为某些人的独立王国,那得是不世出的名将才有可能。朕以为自己虽然在练兵法与原则上有点儿悟性,但这种办法对亲自领头的人要求也高了,朕想:充其量再多养另外一个四五千人左右的满编营,统帅万余近卫军,可能就是朕的上限了。。。。”
“圣上放心吧!不论圣上以后提出的要求多么苛刻,或者看起来是有些故意为难的意思,属下都绝不会怀疑圣上说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全营的战力,乃至为了我们这些以往从来没有太高地位的人。。。”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