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惊愕之中,赵昺滔滔不绝,一口气说出来十条意见。
“诸位觉得此法如何?”
赵昺所提出的这十条意见,是根据后世某地的经验而得出的。
但这些经验未必适用于宋朝这个时代背景。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为了确保这些意见的可行性,赵昺还需要征求一下各方大佬的意见。
“请问官家,这各地士绅保留多少田地合适?”赵与珞首先问道。
“兴王,我朝土地兼并、隐匿问题究竟到了何种程度?”赵昺并没有回答兴王赵与珞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宋朝(北宋)领土远远小于汉唐,但其耕地面积却要比汉唐还要多上一些。
唐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620万顷,宋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524万顷。
由于唐尺比宋尺小的缘故,唐代一亩约合后世的0.783亩,宋代一亩约合后世的0.974亩。
如果换算成今亩,唐朝耕地面积为485万多顷,宋朝耕地面积为510万多顷。
唐朝因耗粮之故而屡有禁酿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朝鼓励民间酿酒。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城各种酒馆就是证明。
这也论证了宋朝农业技术以及产量的强盛与发达。
宋朝土地兼并问题可以说是历朝最严重的。这种情况早在太祖立国初年就已经形成了风气。
起源于“杯酒释兵权”。
赵大为了解除了石守信等高级将领的兵权,许给武将们一场富贵。
权没了,赵大再不给人家许个富家翁,让这些跟随赵大多年的老部下情何以堪。搞不好这些武将们联合起来,揭竿而起造赵大的反了。
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利益的交换。你当你的官家,我做我的土豪。
土地就是富贵。
广置土地,传承子孙,便成了这些过了气的武将们终身追求的目标。
所以宋朝一开国就产生了一批大地主阶层。
而这批人又通过不断购买土地,或者与地方官勾结隐瞒新开垦的土地,致使其占有的土地数量相当惊人。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土地兼并问题都相当严重,到了南宋末年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北宋初年,全国大地主不过数十顷田地,超过百顷都属十分罕见了。
注意:一顷等于100亩,一公顷等于15亩。顷和公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字之差,相差甚远。
也就是说在北宋初年,家有数十顷,即数千亩田地的都可以称之为大地主,而超过百顷也就是一万亩田地的几乎没有。
北宋仁宗朝时期,曾对这个问题做了限制,官员占有田地不得超过三十顷,即三千亩田地。
给宋徽宗搜集奇花异石的朱勔(mian,三声),一面奉迎徽宗皇帝,同时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广蓄私产。
后来被钦宗皇帝处死,抄没家产之时,发现其拥有田庄十座,绵亘百余里,良田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三千顷,即三十万亩。
甚至其私人武装力量都达到了数千人之多,且修建了小型军事机构,这在古代叫做“坞堡”营壁。
哪怕是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也不能免俗,亦大量购买田地。
至于说遗臭万年的秦桧,史书记载其子孙“家道衰落”,但他们家每年仅仅是地租便有十万石的粮米收获。
宋朝一石相当于后世的120斤,十万石等于1200万斤粮食。
按照后世的米价,咱们取个中间价,三块钱一斤,光一年地租纯收入3600万元。
啥也不做,一年进账3600万……
这踏马的是家道衰落么?
好吧,贫穷限制了想象。应该的确是衰落了,其子孙不能和秦相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