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两湖归制
第158章:两湖归制
宁古塔、新城一线的血战虽然帝**队吃了些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且不说前线部队消除了此前对洋人的恐惧心理,而且对俄军的装备,战术也有一些了解,说老实话,俄军的装备根本比不上新十二军和新十三军,最多和两支淮军部队差不多,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失败,王财认为主要问题并不在军事上,而是长期以来国人对于洋人的恐惧,加上没有想到清军会这么快的把俄军放进来,因为要追剿关外各地清军,部队拉得很太长,前锋进入了新城、宁古塔一线,而主力居然还在数百里之外,造成一旦前锋被围,主力却救援不及,等到主力赶了上去,远道而来又再次陷入困境。此次失利指挥上的问题才是根本,特别是叶志超临阵脱逃,不但抛弃了自己的部队,也让友邻部队陷入困境,这次损失这么大,其实近六成的损失都因为叶志超而造成的,一人之过,而让六千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点直接促使帝**队的第二个收获-完善军官选拔制度。
长期以来帝国新军的军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军队中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的优秀士兵,二是军校毕业生,第三个方面就是降兵降将,其实这三个方面来的军官都存在问题,作战勇敢的士兵打仗不怕死,对于上级军官的命令从不问个为什么,不论对错只知道服从。从不讲策略,而军校毕业生却是完全相反,读的书多了就有些想当然,打起仗来也总是迈不出书本地条条框框,非得出生入死的到一线去磨练几年才行,可当初新军对于军官的极度缺乏,使得王财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这才出现仗都打了几年,一些军官却连枪都没有打过一发。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居然被看做很正常的事情,而满清降将则基本上是平级留用,不知根不知底的很容易出现叶志超这种情况。
眼看仗越打越大,越打越惨烈,这种军官任免体制如果不改变,很有可能会给部队造成更大地损失。为此王财命令内阁重新拿出了一个意见,今后帝**官只能从两个方面选拔,军校生毕业后必须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加至少三次战斗,三战不死,才能视情况提拔绪用,而军队中地士兵如果有指挥潜质,则必须到军校学习,合格毕业才能走马上任。至于降兵降将,今后将不再派往一线指挥带兵,只能担任各地驻防军指挥官,经过严格考核后才有资格调任一线。
照王财的心思应该马上按照这个新的军官选拔重新调整关外参战部队,但是总参激烈反对,因为如果按王财的愿望去做。那就意味着近一半的关外指挥关都要被换掉“临阵换将”那可是兵家大忌,更何况在老爷岭作战勇敢的刘铭传也会因此而被调到地方部队,这种损失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军心浮动,从而影响战事地继续。左思右想之后,王财最终同意了总参的意见,出关部队暂缓,而关内的部队则全部整编。
除了帝国内部的调整以外,关外失利对国内政局也有巨大的影响。面对俄军的入侵。国内各方面都团结起来了,原本若即若离的西南方面也开始转变态度。曾国藩甚至派出以左宗棠为主帅,刘坤一为副帅,统领湘军精锐五千人要求出关配合作战。
作出这样的决定,曾国藩也是顶着很大压力地,两湖子弟死在太平军手中的不知道有多少,虽说国仇大于家恨,但大伙都认为此时湘军不出境骚扰王财后方,就是对他出关抗俄最大的支持了,没有必要主动派兵去帮王财打仗,特别是在双方仍然是处在停战的敏感时期。
“制台大人,湘军今日之力守湘已是捉襟见肘,力有不及,制台大人,如何能再出兵北上?更何况湘军子弟兵出门外谁知道他王财能怎么用?制台大人,这,这可是把五千子弟送到刀口上去了啊!大人,我们此时正该抓紧时间编练新军,为将来守湘以图进取而积需力量,大人”刘蓉还想再劝,却被赵烈文一把拉住,就见赵烈文轻轻的朝坐在堂上默不作声曾国藩呶了呶嘴。
就见曾国藩摆动着手中的毛笔,不停地写着什么,屋子里的人刚听到曾国藩的决定时都不理解,长期以来湘军与长毛子始终是采取敌对态度的,虽然几次和谈,双方也有一些接触,但和谈未成,毕竟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和谈彻底破裂,那双方还是要拼个死活的,王财出兵关外与老毛子拼个死活,正好让湘军积蓄力量,此刻出兵帮助焦头烂额的王财实在令人不解。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曾国藩突然站起身来,轻轻的把桌上那张纸举了起来,上面只写了两个大字“天下”!
“你们一直劝我据湘独立,练雄兵而争天下,孟容(刘蓉字)还劝我联手石达开,我几次回绝了,想必你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原因就在这两个字上!”曾国藩顿了一下,静静的看了一眼屋里地谋臣,他们都迷惑地看着那两个字“眼下国内三强争雄,石达开控制云、贵、桂三省,两湖在我手,而他王财呢?十一省!更有十余万雄兵和日夜生产精良火器的兵工厂,我听说他地两个造船厂已经开始仿造西洋兵舰了,这等实力我们两湖绝不是对手,就算加上在云贵搞洋务的石达开也不是对手,你们说,这天下还如何去争?我之前一直在和谈上犹豫不决,是因为我一直都吃不准王财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担心他控制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