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监初为吴兴主簿,旋兼建安王伟记室,终除奉朝请,以撰齐春秋不实免职,已而复召,使撰通史,未就〔21〕,普通元年卒,年五十二(四六九——五二),事详梁书文学传。均夙有诗名,文体清拔,好事者或模拟之,称“吴均体”〔22〕,故其为小说,亦卓然可观,唐宋文人多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

    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彦曰“善。”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丽,容貌殊绝,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怨,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书生既眠,暂唤之,君幸勿言。”彦曰“善。”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颖悟可爱,乃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女子口吐一锦行障遮书生,书生乃留女子共卧。男子谓彦曰“此女虽有情,心亦不尽,向复窃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暂见之,愿君勿泄。”彦曰“善。”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妇人,年可二十许,共酌,戏谈甚久,闻书生动声,男子曰“二人眠已觉。”

    因取所吐女人,还纳口中。须臾,书生处女乃出谓彦曰“书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独对彦坐。然后书生起谓彦曰“暂眠遂久,君独坐,当悒悒耶?日又晚,当与君别。”

    遂吞其女子,诸器皿悉纳口中,留大铜盘可二尺广,与彦别曰“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彦大元中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永平三年作。

    然此类思想,盖非中国所故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酉阳杂俎(续集贬误篇)云“释氏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余以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所云释氏经者,即旧杂譬喻经,吴时康僧会译,〔23〕今尚存;而此一事,则复有他经为本,如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说观佛苦行时白毫毛相〔24〕云“天见毛内有百亿光,其光微妙,不可具宣。于其光中,现化菩萨,皆修苦行,如此不异。菩萨不小,毛亦不大。”当又为梵志吐壶相之渊源矣。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至吴均记,乃为中国之书生。

    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银,自说其所受师,即白衣,非沙门也。尝行,见一人担担,上有小笼子,可受升余,语担人云“吾步行病极,欲寄君担。”担人甚怪之,虑是狂人,便语之云“自可耳。”即入笼中,笼不更大,其人亦不更小,担之亦不觉重于先。既行数十里,树下住食,担人呼共食,云“我自有食”不肯出。食未半,语担人“我欲与妇共食”即复口吐出女子,年二十许,衣裳容貌甚美,二人便共食。食欲竟,其夫便卧;妇语担人“我有外夫,欲来共食,夫觉,君勿道之。”妇便口中出一年少丈夫,共食。笼中便有三人,宽急之事,亦复不异。有顷,其夫动,如欲觉,妇便以外夫内口中。夫起,语担人曰“可去!”即以妇内口中,次及食器物。(法苑珠林六十一,太平御览三百五十九)

    〔1〕魏文帝即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操死,丕袭位为魏王。后代汉称帝,国号魏。撰有魏文帝集。

    〔2〕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闻喜(今属山西)人,任国子博士。奉命注晋陈寿三国志,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保存不少文史资料。

    〔3〕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官御史中尉、关右大使。所撰水经注四十卷,系我国古代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名著。

    〔4〕赵王伦之变赵王伦,即司马伦(?—301),字子彝。晋司马懿第九子,晋武帝时封赵王。据晋书孝惠帝纪载,永康元年(300)四月,赵王伦等“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頠皆遇害”

    〔5〕萧绮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关于他节录王嘉拾遗记事,参看本书第六篇。

    〔6〕王导(276—339)字茂弘,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

    出身士族,历仕元、明、成三帝,官至丞相。

    〔7〕晋纪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三卷,东晋干宝撰。

    记晋宣帝至愍帝前后五十三年间事。晋书干宝传载:“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

    〔8〕搜神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十卷,题干宝撰。今本二十卷,系后人从类书中辑录而成。

    〔9〕搜神后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陶潜撰。陶潜(约372—427),又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人。

    〔10〕荀氏生平不详。所撰灵鬼志,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11〕陆氏据三国志钟繇传裴松之注称陆氏为陆云之侄。

    生平不详。所撰异林,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记钟繇遇鬼妇事。

    〔12〕戴祚参看本卷第13页注〔29〕。

    〔13〕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齐范阳蓟(今北京大兴)人,官至长水校尉。他在数学、历法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所撰述异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14〕祖台之字元辰。祖冲之曾祖父,东晋安帝时官至侍中、光禄大夫。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15〕孔氏指孔约,晋人,生平不详。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著录四卷。殖氏,生平不详。所撰志怪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曹毘,字辅佐,谯国人,官至光禄勋。所撰志怪,隋书经籍志及两唐志均未著录。三书均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各有辑本。

    〔16〕任昉(460—508)字彦升,南朝梁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历仕宋、齐、梁三朝。述异记,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卷,题任昉撰。

    〔17〕异苑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题宋给事刘敬叔撰。

    〔18〕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撰有世说、徐州先贤传等。幽明录,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刘知几关于唐修晋书多取幽明录等书的话,见史通采撰:“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

    〔19〕东阳无疑生平不详。所撰齐谐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七卷,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20〕续齐谐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原本久佚。今存明辑本,系从太平广记等书钞合而成。

    〔21〕关于吴均撰齐春秋不实免职事,见梁书吴均传:

    “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梁武帝萧衍)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

    唯列传未就。”

    〔22〕“吴均体”梁书吴均传载,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斅之,谓为‘吴均体’”

    〔23〕旧杂譬喻经二卷,经文以譬喻宣扬教义。康僧会(?—280),三国吴僧人,世居天兰,后移居交趾。吴赤乌十年(247)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为之建塔寺,使译经。译有六度集、旧杂譬喻经等。

    〔24〕观佛三昧海经十卷,东晋佛陀跋陀译。白毫毛相,系佛教所说佛的三十二种形象之一,谓佛眉长有白色毫毛,长一丈五尺,平时缩卷于眉毛旁。以下所引经文,源于佛家圆融互摄理论。其说以为世界万事万物均发源于心,心无大小“相”亦无大小,故毛内有菩萨,菩萨不小,毛亦不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