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也文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近日深感郁闷,偶逛文坛街市,发现文学爱好者有如过江之鲫,大家你也抒情我也伤怀,好不热闹。但在热闹中穿梭一阵,感觉迎面扑来的不外“爱情”和“心情”两股劲风。

    看着疾风骤雨般廉价的唯美词句纷然落下,我仿佛重回唯剩遥远记忆的象牙塔。在这用各种心情各种技巧包装渲染的美好氛围中,好像人世间的一切丑陋、虚伪、残酷和肮脏都瞬间离我们远去。

    这是真的文学吗?

    大家都知道,文学最初的产生是因为口语的局限,是对口语的超越。文学的本意是表心的一种手段。但文字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永恒性使其拥有比口语强大得多的传播性,这决定了它天然的社会功能性。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韩愈语)的传统,是一种中国文人世代传承的优秀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让文学承载生命之重。然而,宋明以降,此类文学教化的功用显然是发挥过头了。

    又然而,如今文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应该终结了吗?

    鲁迅当年嘲笑张资平的风花雪月,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实在不是处于可以专心谈恋爱的时代。

    纵观百年中国,横看竖看,的确没有一个时代我们可怜的中国人可以专心地风月。迟至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国很受伤的各类文学士仍旧当仁不让地充当启蒙者,或建设或挽救中国人荒芜的精神世界。

    可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悄然无声地被历史推入了消费时代,中国人似乎突然坠入一个陌生的、完全丧失了理想和终极价值的世界。一切都可以交换,一切都可以买卖,文学也不例外。

    文学曾经眩目的光环不可挽回地黯淡了。文学来到人间,成为人人都可以把玩的心灵游戏——只要你有兴趣。

    当今的网络时代使文学的世俗意义更为普遍和突出。随便什么人,花上一点时间,有心或无心地用键盘制造出层出不穷的文字垃圾,他(她)就很容易找到诗人或作家的感觉。

    其实,中国的文学被关在圣殿太久了。文学沦落红尘使文学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可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文学的历史喜剧。文学沦落红尘恰恰昭示了我们中国的巨大进步和高雅文化的某种世俗化,它显然极为有利于中国人的灵魂重塑和净化。

    所以,我也要“文学”、“文学”

    --只是,有时候天真的我会天真地遐想,各色文坛斗士在残月孤灯下自娱自乐地创造大作时,也许会偶尔望望窗外卖火柴的小女孩。

    05。3。2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