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白这首托名劝酒歌的《将进酒》为其中第一,这一曲以歌行体写作的豪放妙章本更易与歌唱,兼之此歌极尽诗之想象,谴词用句豪放飘逸,实与开元前后唐人自信心态、尚瑰丽自由之审美情节配合的丝丝入扣,是以一经流出,当即风靡天下,传唱不衰。而经历八年安史乱离之后,此诗及谪仙本人相与交融,更成为无数唐人缅怀昔日盛世岁月的标志所在,更不曾淹没以至无闻,是以,此首豪放之歌于当世实可谓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此时一闻听这熟悉的琵琶声,坐中竟是已有人忍不住的持节相合而歌,轻歌曼舞楼中于这开场之初,便出现了一个微泛波澜的高潮。

    长歌倾情、琵琶绝妙,康昆仑信手挑弦之间,已然是完美的于楼中构建了一条清澈跃动的声律之河,因演奏之中夹杂有西域胡风技法,此曲于轻柔不绝的流动中更有丝丝荒漠朔风的慷慨悲凉,配之以李慕年那宽广的音域,当真是珠联璧合,宛若天籁。

    及至李慕年唱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时,楼中和者愈众,气氛热烈已极。便是连阁子中闲坐的李适也是忍不住的伸出右手,边轻轻叩击榻上小几,边口中喃喃应节而歌。到的一曲方毕,他已是一声长叹后,高声呼叫道:“痛快!换大觥,上酒!”

    正当大觥奉上,琼浆半斟之际,忽听三声扣弦急响,这眼见已然完结的曲子竟是蓦然又转回至:“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一段,只是此时曲调再不是适才琵琶流动出的涓涓溪流,而化为汇入奔涌不绝的滚滚大江。江纳百溪、混流而下,这气势再非适才可比。声声催、声声急,只将这一首《将进酒》的豪放之意尽情挥洒。

    “涤诗,呆愣个什么,还不退下”原来这涤诗毕竟年纪幼小,适才奉命斟酒之时,忽为这曼妙琵琶夺了心志,是以觥中酒过八分尚不自知,所幸崔破眼利,忙微微半步挪动,扶起酒器,再加一声轻喝,方才免了他慢君失仪之罪。

    涤诗闻言,忙轻手轻脚退下,低头之间做了一个鬼脸后,复凝神向那楼台看去。

    好个李慕年,竟是半点也不着慌,耳听琵琶声起,他遂也将唱词拔高二分,应节歌来。乐王嫡传技法、数十载苦练之功,岂容小觑?他这番一放声而歌,端的是声惊四座。可怜涤诗小小年纪,并不懂此间神妙,只觉较之于适才,此时自己满身似是血气更加速三分运行流转,胸怀之中更是有一股沛然之气,直欲喷薄而出,积郁的万分难受。

    而此时李慕年之歌除了那无尽辽远的豪放旷逸之外,更是应和着康昆仑琵琶声中的丝丝慷慨悲凉之胡风,别样演绎出一份“怀才不遇、韶华空逝”的激愤情怀,这歌声听在崔破耳中,再细思谪仙太白一生报复不展,愤然纵酒去愁的遭际,竟是于不觉之间,一任那股浓浓的酸楚浸湿了眼角。而楼中坐上更有许多年纪老大之人,曾亲历天宝乱前的大唐繁华,此时吃这曲子一激,不免遥想联翩,借着这盛世之歌,似乎一闭眼之间,便是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清平美景,当此之时,情何以堪?

    在满楼众人的各有怀抱的嘘叹之中,这李慕年方才收曲作结,阁中天子抓过几上大觥,如鲸吞一般长饮而尽后,长长吁出一口气去,然则正待他要大发感慨之词时,却闻那曲不惊人死不休的康昆仑,竟是将本应收拍的琵琶以重手轮指之法叩击,竟是生生又将曲调拉回到“岑夫子”一段。

    此次,这康昆仑全然屏弃了杂余指法,竟是将琵琶于胸中环抱,双手启动,十指交替于弦上施以轮指之法,一时间,那激扬的曲调蓦然跨越九曲回环的江流,直泄至浩瀚无垠的江海交接处,一个浪花赶着一个浪花、一个浪花叠着一个浪花的奔腾不息,而此时的轻歌曼舞楼中,刚刚换的一口气的众看客们,又蓦然将心儿高高吊起,再起三分激情凝神而听。

    便如李广将军拨弦射虎一般,应曲再起的李慕年竟是生生于不可能之处,再将宏声拔起二分,狂歌而出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此番之演绎,因琵琶太急,歌声已是再无法全然保留那豪放飘逸之意,李慕年索性也将之全然放弃,于急歌声中全力释放出词中的那一腔“怀才难达”的积郁块垒之气,这道道在轻歌曼舞楼中回荡不休的曲调在崔破听来,便如与诗仙太白对坐,听他尽叙平生不得意一般,更叠加而上的这一重情感,使本就心下唏嘘的翰林承旨大人再也忍耐不住的一任那滴滴泪水潸然滑落。

    崔破已然如此,那旁立捧酒的涤诗却更是不堪,他本就心思灵动,又极爱这豪放之歌,此时那还禁得这三叠相激?适才本就未消的胸中郁气再经此一推,无处可得发泄的小小少年,竟是不管不顾的将手中捧立的金撙一把高高抬起,任那琼浆直灌胸肺,妄图浇灭那生生不息的蓬勃野火。

    当此之时,崔破并天子等人都已然全神注目于楼中高台,是以竟无一人注意此事,只待这歌声三叠做结,众人又等了良久,见那康昆仑也已然收拍完毕后,方才于片刻的静默之后,哄然叫妙之声响彻楼宇,许多看客更是连眼角泪水也不及一拭,便癫狂高呼道:“上酒、上酒来……”

    “好个三叠联唱,不愧为曲歌双绝了,只可惜这康昆仑一味求刚,未免使此曲失了王道之气,流于魔邪。可惜,着实是可惜了!”无言回味许久,李适再饮一觥后,叹气长声言道。

    “陛下说的是”悄然揩去眼角泪水的崔破符合道,只是待他正欲唤涤诗上酒之时,下一刻却蓦然道:“微臣调教下人不严,以至于轻慢君父,还请陛下恕醉。”

    “恩!崔卿家更有何罪?”注目于前方的李适见崔破突出此语,乃诧异回首问道,目光及处,正见适才司职为自己奉酒的伶俐小童子,此时已是连站也站不稳的摇晃连连,一声喷笑出声后,他忙轻轻示意旁坐的韦妃同来观看这难得之景象。

    这涤诗长受严加拘管,平日里便是酒味极淡的果子酿也少有沾唇,此时又如何经得这极烈的三勒浆摧残?适才他发疯魔之时,只觉胸中似有火烧一般,是以不管不顾的大口吞饮,便是连衣襟之上,也淋漓不绝的全是色做乳白的酒浆。喝时固然痛快,但此时酒意上涌,可也要了他的小命!且不说他脚步间的踉踉跄跄,一张清秀伶俐的小脸上也是遍起晕红,使他那本于眉眼之间掩藏不住的灵动中,更增添了许多憨态,加上口中呢喃的碎碎细语,端的是可爱已极。

    那韦妃本是一个贤淑内秀的妇人,看到眼前这个送财童子一般的憨然小儿,那里会不欢喜,一声掩唇嗤笑过后,她复又满带怜爱之色的与李适道:“这小童子伶俐俊秀,臣妾是极喜欢的,念他犯错本是无心之失,大家就请恕了他的罪过如何?可惜……”

    她还待开言再说,早知她心中所想的李适忙一言接话插道:“文人家书童偷酒,这本是风雅之事,朕又岂会以此怪罪,只是这小童子能豪饮三勒浆,却是也将素日只好海东葡萄酿的崔卿家给大大的比了下去,状元公,你这面上又是情何以堪哪!”原来这韦妃也曾经生的一子,可惜出生未久即因染天花而夭亡,此时见到涤诗这可爱模样,不免心下有感。

    崔破闻听李适调笑,也只能是讪讪一笑,一并趁此时机走近阁后,咬牙唤道:“涤诗,快醒醒!”

    孰知这涤诗此时却是酒意至浓,闻听呼唤,只将眼眸微微睁开,僵直眼神着痴呆一笑后,嚷声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公子,好酒哇!真是好酒!”声音渐小渐歇,下一刻,只听“咣”的一声,怀中金撙落地,这个胆大敢偷皇帝的御酒的惫赖书童,已是靠着翰林承旨大人的身子沉沉睡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