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老师的父亲是北京大学教授,继母是医生,兄弟是北京某部实权派人物。而老杨却在咱们这个小地方生根发芽,这引起了所有同事的好奇与不解。这是一个迷,没有人知道究竟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直到有一天,老杨的儿子向父亲提出了质疑并抗议:我要回北京!同事说,他儿子的愿望,老杨可以达成,只要给兄弟或尚且健在的老教授说一声即可。然而,老杨暴跳如雷,认为儿子的想法不可思议,在这个县城生活有什么不好?后来儿子去了部队,三年不给老杨写信和打电话。

    知情的同事都觉得老杨太迂腐固执,儿子不待见,纯属咎由自取。可老杨的确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老头。去年,在一次酒宴上,别人谈起了儿女之乐,老杨竟当众恸哭,说自己如何如何思念在部队服役的儿子

    不知不觉,我已经半年没有和杨老师以朋友相交了。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同事挤占了:闲聊、打麻将、酗酒。

    这天,杨老师问我最近是否在坚持练习书画,我立即紧张起来,不知所措。好在他只是问问而已,随即走开了。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信是用比较精准的古文写成的,字迹工整,信封也很考究。

    读着散发着清香的书信,我的汗一层一层自后背心冒出来。杨老师这次是以父亲的身份告诫我,不可随波逐流自甘堕落,要有青年人的朝气等等。我把信读了好几遍,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才知道,几任校长都收到此类“谏”信。杨老师曾告诉我,他给三任校长上过十八道“奏折”有的长达万言。

    我不敢问有多少人理会过杨老师的信,但我对他的认识因此深了许多。我们又成了朋友。同事把时间也还给了我。杨老师再次要求我称呼他“老杨”

    我不得不说说老杨的哭,尽管这是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

    今年三月,本县遭遇水灾,百姓损失惨重。应上级要求,我们学校开展了募捐活动。老杨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

    几天下来,全校学生踊跃捐款捐物。老杨露出了少有的笑脸。他用广告颜料把“光荣榜”写得大气磅礴。他说,这是他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接下来,是老师捐款。为了不出纰漏,提前由党支部组织开了一个动员会。捐款结束后,还是老杨写“光荣榜”

    老杨让我给他报名单和捐款金额。写着写着,老杨不动笔了。我正要问他是否不舒服,却听见他哭出声来,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落在“光荣榜”上,浸湿了一个刚写好的字。我说,你休息一下吧,如果有什么难事,说出来,看能不能帮上忙?老杨摆摆手,抹抹眼睛说:“你把这榜写了吧——算了,不写了。贴出去更丑。很多老师还是党员,都不愿捐款捐物,我真替咱们受灾的老乡难过啊。”

    坐了一会儿,老杨的情绪还是无法平息。他突然一把将“光荣榜”撕得粉碎,然后坐在那儿生闷气。我恰如木鸡呆立在老杨面前。

    老杨“莫名其妙”痛哭之事作为笑料,在茶余饭后被人们嚼得津津有味,不厌其烦。也有人故作紧张地讨论:老杨是不是那儿有问题了?哪儿啊?就是,这儿,司令部。

    老杨今年五十八,快退休了,可同事都担心他的精神会提前出问题。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老杨是这么提前退休的呢?

    先得说说宋疯子这个人。此人是学校食堂的承包人,三十五六岁年纪,一脸的横肉,生得一副恶相,对人恶声恶气,倘若醉酒便撒疯骂街。他是校长的妻弟,在学校颇有些架子。你要吃点什么,得看他高不高兴。一般人对宋疯子的傲慢,都忍在心里,也有老师和他对吵的。

    这天,学校开会,老师都能吃一顿不花钱的便饭。老杨向来都是最后一个离开会场,这次也一样。他把会议室打扫干净之后才到食堂吃饭。可饭菜早没了。

    或许因为所有人都把饭菜嚼得很大声刺激了他,老杨便带气地质问宋疯子:“为什么不留一点?”

    宋疯子当即抢白了老杨一句:“你以为你是校长啊?”

    老杨气得想骂人,却找不到有力的措辞,因为普通话里根本没有多少骂人的词汇。看着老杨无计可施的样子,有人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正在这时,厨房的老板娘对宋疯子说:“校长他们几个人要的菜炒好了,你快去请他们,顺便拿一瓶酒啊。”

    老杨偏偏就把这几句话听得一清二楚,更是心头火气,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骂了出来:“你简直就是校长的一条狗——”

    话音未落,宋疯子的话也递过来了:“我就是一条狗,你姓杨的老不死,还不是共产党养的一条狗!”

    老杨突然一头撞向了宋疯子。当我和其他老师发现事态严重时,已经晚了。宋疯子手中正好提着一瓶酒,这瓶酒顿时在老杨的头上开了花。

    老杨住院了,伤情很严重。校长在会上提议,同事一场,大家买点礼品去看望一下老杨吧。一星期过去了,除了我和几个与宋疯子吵过架的同事去了医院一趟,其他人似乎都忘记了学校还有这么一个人正躺在医院里。只有少数人偶尔会提到他:这下老杨终于可以退休了。

    今天,我又去了医院,老杨正在熟睡中。我把康乃馨插在花瓶里,在老杨身旁坐下。因为无事可为,便认真地研究起老杨的面相。

    此时看老杨,他其实算得上温文尔雅学者形象:满头银丝,金丝眼镜,方脸隆鼻,微薄的双唇,银白的短须。思想写在脸上,爱憎写在脸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