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漫谈《川上屑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初见栾碧军,是在全省首届文学评论读书研讨班上,一股书生之气扑面而来。他的清瘦与举止文雅,仿佛把“读书人”三个大字,写在脸上,一览无余。说话简洁有义、为人谦和真诚,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几天的朝夕相对,令我们有机会成了好友。一天晚上,他将一册川上屑谈摆在我的面前,说“这是我刚出的书,请指正。”

    我顿时脸就红了。在所有的学员中,几乎每人都出书了,相互之间都在赠书,我却无书以回。只得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向前辈学习。”

    也算是一句谦辞,因为许多书我基本翻两页就不会再读。然而,于晚上百无聊赖的时候,我随手翻了几页。作者对于语言的吝啬,令我猛然警醒,原来文章还可以作得这么短小简约。文章虽短,却字字玑珠,切中要点,有读人间词话之感,抑或知堂书话更近之。

    川上屑谈给我在创作上了生动一课:简约为文。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人生苦短,百年不过一瞬;作文苦长,咫尺即是千里”随手翻阅,便会看到这样颇有见解的文字:“关于文章,我总以为有着两种写法,一种是我注六经,犹如命题作文,集中火力,围绕着据点谋篇布局;一种是六经注我,犹如借瓶装酒,自斟自饮,无论酒杯海碗,汩汩而流。”又如“文论如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别林斯基文学的幻想、钱钟书谈艺录、胡河清灵地的缅想者,超越文本本身而另创一格,恣肆汪洋之论述,往往使人读来回肠荡气。可见,为文不可无气。”在作者笔下,谈创作、谈文学,原来可以这么精辟,这么生动。

    开卷有益,于此书,亦能当之。读是书时,作者仿佛静坐在一旁,娓娓地向你讲述人世间那些生动的故事,在妙趣横生中,让你爱上读书,学会品味人生。读他的评论,本身就好像在读一首现代小诗,如“江水日复一日地流着,我亦日复一日地静听,在我心里静流的声音。你在其高其古的江之源头,在草木如织的诗经中,拈花一笑,于是水流花开,婉转而来”

    我曾与他课余时间一起去先锋书店觅书,知他也是个爱书之人。读书人最喜欢去一些书店淘书,一旦发现好书,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若由于某些原因,比如价格昂贵不能接受,抑或钱带得不够多,错过了买书,以后纵是想寻觅,却不可得,便留下一大遗憾,大有“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之痛。然而,读川上屑谈,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好书,如果与此书擦肩而过,就等于与许多好书无缘了。

    我一直想问他,为什么取这个书名,但终究没有问。我知道,他一定有他的出处。而我,却愿意这样理解:“川上”大约是要我们珍惜时光,因为孔子曾在川上告诫我们“逝者如斯夫”“屑谈”作者文中解释为“琐屑的文字”这当然是作者自谦之辞。“屑谈”在书中体现在六个部分:书边拾屑、编余漫屑、看图说屑、小品题屑、耳食记屑、诗词吟屑。合起来理解大约是“写在短暂的人生里的琐屑漫谈”之意。

    他闲暇时候最爱读书,所读书之多之广之深,随举文中只言片语即可管中窥豹:“世说新语,魏晋风流藉之以存;艺林散叶,百年掌故遗韵流芳。学林散叶亦可作如是观,似随意为之,实文气氲氤。”短短几句,却悟出了许多读书心得。作者文章之所以皆较短,大约是受到这一句点化:名士自有天真相,大儒能做小文章。这一篇篇小文章别有天地,别有胸怀,别有意境,许其为大儒当然过了,胸臆却可差近之。

    直到最近才知道,原来他是个藏书家。所以,文中提到那么多书目,就不奇怪了。几乎所有藏书家,写出来的东西都会言简意赅。他们深得目录学之要旨、考据学之严谨,不肯浪费过多笔墨在无用的书目上,跟着他们读书,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治言认真,心态谦卑。所谓“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他一直不肯说自己是个作家,而说自己是个读书人。对此,我亦深以为是。在我眼里,做一个读书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不想成名,所以能耐得住寂寞,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笔下的文字也就少了一份俗气。

    川上屑谈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若有缘一见,定不负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