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咫尺相隔平原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多少年后,我才在他乡遇见了第一位送我诗集的故乡人——崔益稳。他是我见过的第三位写诗的海安人,前一天晚上刚见过罗望子,不期望今日就遇到了崔益稳。海安人对于诗歌有一种天然的热爱,小海,罗望子,这些叱诧诗坛的风云人物早已在岁月里染白了双鬓,然而惭愧的是我走进文学的领域甚迟,至今还没有读过他们的诗歌。他们的诗歌或许早已超过了对故乡的歌颂,而具有时代性,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我这个晚辈才从唐诗宋词里慢慢走来,不经意一下子撞进了乡人崔益稳的现代诗意里,便被他如韦庄一般的情怀吸引住。

    从他手中接过的是一本封面剥落的旧书,封面上是一种忧郁的蓝,书名为一线灯光穿透平原,右上角题“作家出版社”左下角印着“崔益稳著”翻过封面,扉页已经散佚,不过可从庞余亮的序中推知此书大约出版在2001年秋冬。书内每一辑的前两篇亦具已散佚,想必是一些精华诗篇被人所裁剪,惋惜之余,却又被诗人的慷慨大方感动。这本书陪伴他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无数的思乡之夜,是它伴随着诗人一起入梦,亦是它收拾起诗人那些丢失的青春与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爱情。这次,他却将他这唯一绝版的书赠与了我,我感觉到了他对一个乡里晚辈的热诚。

    它现在静静的躺在我的书桌上,时而向我说着故乡的话语,时而伴我一起聆听窗外的雨声,带我神游故乡。“有朝一日我当回到故乡/去清清的河水旁/洗一洗我这身风尘多年的衣裳”(他乡)这是我读到他的第一句诗,我便知道为何我第一次见他便有了一种亲近感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他与我姑父是同是海北人,长相身材也特别相似,更因为他的骨子里有着故乡的况味。“多少次了都在梦里/偷偷爬回故乡的月光下/拍一拍老家失修已久的榆木门”(还乡),外面的风雨淅淅沥沥,平添了心中的惆怅,这些质朴的怀乡诗句让我今夜眼眶湿润。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位诗人可以把我的思乡之情表现的如此真切。当我合上诗集遥想老家的那扇榆木门时,它却宛如一线灯光带我穿透长满了玉米林、棉花田的平原来到了我家门口。天空黑得呈一种颜色,规格不一的生生犬吠,把冬夜拉长。故乡的冬夜总是寂静幽冷,然而却有母亲摘下的棉花做成的被子温暖我的身体,有爷爷亲手缝做的棉鞋温暖我的双脚,还有奶奶絮叨的叮嘱。那些久远的乡愁,一夜之间,竟被诗人一一唤醒。

    咫尺相隔,平原一梦。家乡离他如此之近,为何诗人却要如此的思念?也许诗里的故乡并不是现实中的故乡,只是承载了他许多青春与梦想的地方。他仿佛一直踌躇在老家失修已久的榆木门前,不敢打开那一扇门,怕那些尘封已久的岁月如同一道明媚的忧伤刺痛他。“在低空盘旋/在浅水匍匐/我前后徘徊左右为难/实在选择不出何种最佳方式/亲近故乡”(选择何种方式返乡)对于诗人来说,也许远离故乡,就是最好的亲近故乡。

    若不是思念故乡到极致,怎么会有这样多情的比拟:“冬瓜在东/西瓜偏西/横七竖八的老扁豆/把不东不西的归乡路指引”;若不是故乡有他难以割舍的爱,怎么会有如此沉重的诗句:“老父的胡须抽穗/慈母的白发扬花/有些许诗歌语言掺入黄金颗粒/细细拣来却成了小说情节”;若不是远离了故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