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听风听雨过清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清明这个节日最早来源于周朝,到了春秋的时候又出现了寒食节,传说大臣介子推随重耳逃亡,在饥寒交迫之际,曾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已经到山西绵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临死前,介子推给晋文公留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读后非常感动,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因此晋文公成为中国第一个“扫墓”的人。

    这样清明节与寒食节最终到秦汉时候确定下来,成为法定假日,但还没有合而为一。到了隋唐年间,二者才渐渐合为一个节日,即“清明节”唐朝诗人杜牧一首清明更是人人皆知的名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已经跟扫墓联系在一起了“行人欲断魂”已经点出了扫墓人的心情了。

    后来,吟诵清明的诗词许多许多,但是最让我喜欢清明的词句却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瘞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首词首句“听风听雨过清明”可谓吟诵清明的佳句,既说出了清明时节的特点,又点出了词人此刻的心情。清明是个忧郁的季节,一是由于“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令人对春季过去太快的伤感,另一方面却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行路苦愁人,还有一片祭祖的哀伤心情,加起来汇成一句“听风听雨过清明”真是绝妙无比,所谓“繁华落尽见真淳”简单的言语却描绘了一切情感与天气,真是贴切的很!

    本来今天会选择去镇江“吊柳七”或者去江南走走,体会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或者去看太湖,领略姜白石的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词境,可是都因为凄风冷雨退却了游玩的兴致。天气不但细雨飘飘还冷风飕飕,仿佛为了迎合人们祭祖的沉重心情似的“料峭春寒”还是一点不假。

    不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阴历纪年敬佩起来,阳历仅仅是为了记日子,而我们的阴历却可以帮助农民掌握节气变化,以便取得丰收,真是了不起的民族啊!到清明就下雨,在我的记忆里面似乎还没有晴和的天气的,不是下雨就是冷风阴云,真是神准!外国的公历比起来谁科学不言自明。

    在清明这样的日子,也该弘扬一下我们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我的心也一下子自豪起来,虽然祖国母亲经历了百年的凌辱历史,却又重新的站了起来,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我们的文化也该推向世界,我相信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一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不要崇洋媚外的时刻已经来到了,中国也该走自己的路,融入到自己古代的文化中去。不要以为字体简化了,就真的跟古代文化脱节了。为了我们的明天能更美好,就不能抛弃我们的古代文化,祭祖的实质其实就是对古代文化的认同。

    让我们把唐诗宋词的美都融入到清明节里面来吧,那祭祖的习俗也不能到了现在就断了“听风听雨过清明”听诗意,听词意,听人心,听风声,听雨声,听清明的声音

    美从来就是不会被剪断的!清明的泪水让我们的心愈加澄明清澈,一如江南的春雨淅淅沥沥,洗去了曾经的忧伤,唤起对已故亲人无尽温馨的回忆,多美!宋朝王禹偁有诗句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我却想说“无风无雨过清明,兴味萧然没意思”清明已经跟诗词、风雨、祭祖联系在一起了,共同构成了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笔香河2009年4月4日清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