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争斗,谦卑退让,可以说他们是一步一步地退到了这里来的,就像惹不起老虎的绵羊躲老虎那样。
哈尼族是生性善良的民族,哈尼文化具有精密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哈尼人是神秘的。
哈尼人推崇原始崇拜,在他们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神灵,都是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草有草神人与世间万物都是大自然的儿子,是共生共存的,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生共荣。
他们的每个寨子里都有寨神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不可以动的,即使树死了枯了,任其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里自然消失如果谁要是动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一种罪过,要遭受人们的唾弃,将会一辈子都没有人理你!
这里的原始森林,与其他地方的原始森林有别,区别在于处处都有人的足迹,原始森林却那么完整与自然,几乎没有人为改造的痕迹。
他们没有文字,传说哈尼人在一次迁徙渡江时,被管理文字的人的不小心咽进了肚里。所以,哈尼文化只好以口碑传承,以歌舞的形式活跃在民间。
一旦跳起舞来啊,就不知道累,几十岁的老人,竟然也是几天几夜跳个不停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力量,哪里来的精神姑娘和小伙子能把野兔追得累死的人有的是,全国田径记录保持者不断涌现
有人说,这里是人神共居的地方,有道理。因为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是神灵,制造神灵的人比神灵如何呢?
所以,哈尼人的生死观让人敬佩,恐怕“鼓盆而歌”的孟子也要自叹不如了。
我参加过许多个葬礼,令我惊讶。
整个葬礼只有抬起棺材要走向坟墓了,这时候的哈尼人才会大哭一场,整个葬礼比欢庆结婚还要热闹。
哦,这应该是神的境界了!
我是个笨人,也是个固执的人,不找到原因决不罢休!
找啊找,找啊找,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云南民族出版社92年出版的《哈尼族古歌》!
于是,就有了现在发生的一切。
【卢朝贵其人】
卢朝贵是我在元阳县认识的最好的朋友,他是《哈尼族古歌》的翻译,哈尼语的翻译人。
他想出一本书《哈尼族民间故事》,请我为其作序,我答应了。
而且还为其设计了这本书的封面,我们俩的友情就更加深厚了。
没有他,就不会有《哈尼族远古神话》,为此,我将我为其作的序奉献给大家,以示对他的感谢。
文章如下:
《哈尼族民间故事》这本书很值得一读,不但可以使你从“民间故事”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哈尼人,还可以使你通过这本书的文风认识本书的作者卢朝贵先生。
我看着书稿,就仿佛看见了卢朝贵先生,就仿佛看见了从远古走来的哈尼人。我进入哈尼梯田世界,进入哈尼人的世界,他是我的领路人。
卢朝贵是哈尼人,笔名:朗散然,汉语的意思为红河人或红河的儿子。
哈尼人历史上没有文字,所以文化人很珍贵,容易得到提拔和重用。卢朝贵是前的老中学生,是在中央民族大学进修古籍
文献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他从政,现在至少是个处级或厅级干部什么的,威风八面。然而现在的他,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继续从事着哈尼梯田文化和哈尼文化研究以及很多普通的宣传哈尼梯田和哈尼文化的工作。我称他为学者或专家。他说:“不不不,不不不!”因为他至今没有任何职称。但是,他不仅已经从事哈尼梯田文化和哈尼文化调查研究20多年,著作颇丰,而且多次作为邀请对象参加国内和国际性的哈尼文化研讨会议,很有见地。
卢朝贵至今还住在他的出生地,十分普通的哈尼住宅,无声地融入在普通百姓的民居之中,表示他不是有钱人。老婆是原配,
听不懂普通话,一个不言不语只会笑待客人的朴实的勤劳的山村妇女。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没有吃上“皇粮”,全靠自己谋生。
他的女儿是个极其漂亮的哈尼姑娘,曾经在昆明市当过田丰老师的助手。田丰者,何其人也?他就是中央电视台介绍过的过早过世的北京的音乐家,为了抢救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去了云南,和世界艺术家杨丽萍合作,开办《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讲习所》多年,成绩卓然。可是,田丰教授一走,卢朝贵的女儿又返回元阳县,继续着一般哈尼人的生活。
卢朝贵家庭十分困难,却门庭若市,多为国内外的学着和专家,也有国内外正在苦读求学的莘莘学子。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哈尼
文化人,竟然丝毫没有版权意识,我大为惊讶。凡是来着,有问必答,而且有求也是必应。要吃土特产的就做,要住房随便挑,找
人,要跑多远就跑多远;要资料,要多少就给多少我怒其不争地问他:现在记者采访都要付费,抽调民工也要支付劳务费,你
这是为着何来?
他一笑了之。
一天晚上,他收留了一个人在家里住。第二天我才知道,那是邻村寨的一个酒鬼,一喝酒醉,家里人就不让他回去,这个人就
常常来卢朝贵家里住,又吃又喝,很是熨帖。中午吃饭期间,那位酒鬼以主人的身份对我说:吃好喝好,按我们哈尼人的规矩,你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我肯定要喝醉!
我劝卢朝贵把此人请出去,卢朝贵咧嘴一笑,还邀那个人干杯。后来,他对我说:小兄弟,上门就是客,不能那样做!
哦,朝贵兄!
如果不是发现哈尼梯田,哈尼人咋为人知?如果不是人们聚焦于哈尼人,又有谁知道你卢朝贵啊!
云雾总有散开的时候,随着哈尼梯田的申遗,随着人们逐渐揭开哈尼梯田文化和哈尼文化的美丽面纱,人们正在逐渐地认识着
不可思议、深不可测的哈尼人。
人类为了生存,近些年才注重强化“环保意识”,而哈尼人已经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成功地创造和培育了人类环境保护
的典范哈尼梯田。昆明世博园将主题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正在推行“建设和谐社会”,世界上推崇的是“和平与进步”,而哈尼人,以上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基础理念。
哈尼文化具有精密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哈尼人是奇特而神秘的,他们以几千年的时间,坚定不移地以父系血缘和地域关系相结合,以原始宗教为精神支柱,在祭祀、
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形成了一整套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和礼仪方式,坚韧不拔地,波澜不惊地,适于自然,顺其自然地生活着发展着。
《哈尼族民间故事“是哈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折射出的哈尼文化体系的影子。《哈尼民族
民间故事》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望尘莫及;其巧妙的构思,令人瞠目结舌;其平凡机巧的叙述,令人捧腹不已
厚重的哀牢山,神秘的哈尼人!
【歌手朱小和】
进入元阳县大山里的寨子里,就像去了国外,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哈尼语,奇怪的是,一个寨子与另一个寨子的语言都有差别,不论大小和多少。个个笑嘻嘻的,呜里哇啦呜里哇啦地。
朱小和是县政协委员,实际上他还是干他的老本行。
他是个农民,却凭嘴吃饭,会唱歌,特别是哈尼古歌,一开口就收不住,
你叫他唱多久就能唱多久,几天几夜小菜一碟。
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去了深圳,带着他的《哈尼古歌》,在《锦绣中华》是一朵最美丽的流动的少数民族的奇葩,回头客多起来了,因为他的歌声绕梁不绝。
哈尼人历史上没有文字,全靠歌手一代一代用口碑进行智力嗓门的接力赛,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练就的功夫,到朱小和这一代放出了异彩。
哈尼族是原始的多神崇拜,他们把世间万物都看做自己的好兄弟姐妹,认为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他们高大的是一座山,亲切的如一阵风。他们的感恩情节,催人泪下。每逢过“新米节”的时候,是家里的狗、牛马都与人平等,也吃新米,与人平起平坐。每年的“十月年”,他们给锄头和镰刀都要祭献,没有他们的贡献,哈尼人就不会有美满的幸福生活。
他们多少年住在边远的深山老林,从来没有感到过寂寞。他们经常和大山对话,与山风、河流一起唱歌。
他们的歌声悠悠,一人唱歌万山和,具有地动山摇的力量,仿佛是千山万水和声,令音乐家声学家目定口呆。
我和朱小和是万年交,好的不能再好的好朋友,但是交流很困难,他不精通汉话,日常用语倒还可以。
他浓眉大眼,黝黑的健壮身体健壮的颜色,不善言语,喜欢端坐,喜欢抽竹筒烟,常常在思考着什么,是一个思考型的人。
有一次,我负责组织一台哈尼族原汁原味的哈尼歌舞,他自曝一个节目,我同意了。
因为,我们采取的是原汁原味的演唱形式,预先不排练,时间到了就上。报幕员报了幕,都以为朱小和会唱歌,元阳县著名的的歌手嘛!
却不料,朱小和提着一个锄头来了,去掉锄头木把的,在火炉里烧得红红的。他从后台进入舞台,又从舞台上走下来,一走走到外国贵宾的前面,请他们拿出可以点燃的东西,一点就冒起火光来了。
他绕场一周,等到大家认可是烧红的锄头了,三蹦两跳地走上舞台,在舞台上用烧红的锄头,在脚底一下一下地擦抹,烟气顿时弥漫,人们惊得喊叫起来。
朱小和呢,却轻轻松松地跳起了哈尼人的舞蹈“乐作作”,后台的哈尼姑娘哈尼伙子都出来了,大家一起跳;台下的贵宾也走
上舞台一起跳,这是我们的压轴戏。
这就是歌手朱小和,我的好朋友。
哦,好朋友,我想您!
哦,我含着眼泪祝福我们的哈尼人,祝福我们的哈尼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