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嘉谷还不需要动用美国对冲基金的资本——当初出售美国油田得到的巨资红利至今还没有吃尽。
但是齐政把对冲基金的战绩透露出来,不单单是为了提升李光富的信心,也是一个隐晦的保证。
你看,我们对大豆贸易的认识有多么深刻,我们甚至能在金融市场上和国际玩家PK,赚到农业金融的钱,这才是真正的高段位棋手。
要见识有见识,要资本有资本,将压榨厂卖给我们,总不至于将它糟蹋了。
虽然没有明说,但李光富显然是意会到其中的含义。
况且,他也认命了。
要想挺过眼下这一关,必须要引入大笔资本的了。
要么将公司部分股份转让,引入外部资金;要么将压榨分厂出售,回笼资金自救。
相对于与外人分享公司股份,可能导致公司的易主,他更倾向于出售分厂以断尾求生。
其实在外资咄咄逼人之时,他就动摇了,与其硬撑着忍受每天的亏损,不如早点将分厂出手换回资金熬过这一关。
之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一方面是实在舍不得放弃,一旦几个分厂让出去了,这几年的心血就相当于白费了;另一方面,也是外资出价太低了。
如果没有齐政的搅局,最终李光富等人还是会屈服的,即使是明显低于市值的开价,面对着生存的压力,也不得不忍受着明晃晃的打劫。
但是齐政介入了。
虽然嘉谷的报价还是比不上正常市值,但总比外资集团有诚意,凡事就怕货比货,既然都是要出手,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利益上来说,嘉谷都是李光富的第一选择。
第一轮接触结束,两人还一起吃了一顿晚餐。
席间,两人互相交流做实业的心得,倒也相谈甚欢。
只不过,齐政和李光富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在聊天上,除了一开始简单的意向确认之外,没有再提到兼并分厂事宜。
具体谈判条件自然会有下面的人负责,作为公司领导,齐政只需要与李光富达成基本意向即可,反而是在跟他就国内油脂加工经营上的聊天,受益匪浅。
虽然李光富身上的不足和缺陷在民营企业家中有一定代表性,比如对金融期货的忽视和浅薄认识,但他们十多年的符合国情的做实业经验,还是值得齐政学习的。
经过几轮谈判,嘉谷将北农豆业在长江以南的三大大豆压榨分厂收入囊中,一举掌握了150万吨的大豆年压榨量规模,强势跻身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前列。
李光富虽然舍弃了近几年的心血,但也获得了救命的资金。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国内大豆压榨行业的风向标,他的选择,直接影响了众多大豆商的选择。
嘉谷收购团队趁机四面出击,或参股,或控股,或收购,向陷入困境的各大压榨厂提出报价——均高于外资报价。
虽然嘉谷的主要目标是兼并而不是参股,但是不妨碍他给想要出让部分股份的厂家报价,以恶心一把外资集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即使外资集团想进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也要让他们付出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