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老师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现在孩子少,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学生要么在镇里上学,要么直接在县城借读,乡村小学就破败了。主要还是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学生家长们拼着命地把孩子往县城送。据说县城私立学校很火暴,大多都是这些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赚了钱的家庭,高代价地培养着孩子们。
老教师讲的这些,刘立海相信。他不止一次看到过相关的消息报道,“寒门难出贵子”,“普通家庭的孩子教育输在起跑线上”等等,好幼儿园加好小学加好初中加好高中就等于能够上好大学,就等于能够找到好工作,进入好的环境。这些在网上到处可以看到,再说了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先天接受的教育状况就不一样,他们所拥有资源稀少,这是农村孩子教育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刘立海以前看到这些报道时,只是一扫而过,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他认为这样的生活离他很远,认为他也不会经历这样的生活,认来自己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与他无关。没有想到,他踏入官场的第一站,就是教育问题,就是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他的眼前,让他心酸的同时,找不到安慰老教师的语言。直到离开周子湾小学,刘立海都没有找到安慰老教师的话。只是老教师一直把刘立海送出了学校的大门,临走的时候,老教师对刘立海说:“如果你是城里的记者,请帮着呼吁一下,关心乡村的教育,就要解决好乡村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我们老了,要退下来。可是待遇跟不上,几个年轻人愿意守在乡村小学里呢?”
刘立海很诚实地握紧了老教师的手,他没有答复老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掀开教育的面纱时,会遇上什么样的阻力,他想在林县来一场教育改革,但是行得通吗?他内心并没有底。
官场是一个大江湖,没有永远属于谁的铁交椅,就不可能有永远说话算数的人。古得胜不是在聪明地玩拖的游戏吗?其实在任的哪一个领导又愿意去解决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麻烦事情呢?这就是中国官场的特色,一朝皇帝一朝臣。
刘立海带着很沉重的心情回到了林县,乡村的调研会让他掌握第一手材料,可是如何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到零发状态,恐怕是他目前最大的一次挑战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立海没有想到他的一份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案递交上去后,会引起方方面面那么强烈的反响。
那是在由刘守望领头的一次县级领导会议上,刘守望提到了刘立海这份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案。刘守望在会上问刘立海:“听说你微服私访了一个月?”
刘立海没弄清楚刘守望问他这句话的意思,就照直说:“各位领导,经过一个月的调研,有两件事让我触目惊心。一个是在有编的教师队伍里,违规而上的数量大得让我触目惊心;一个是乡村没编的老师们的待遇之低让我触目惊心。我想,这是关于林县集体利益的事情,我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在林县来一次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
刘立海话音一落,会场响起了一阵私语声,刘立海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刘守望却冷冷地问他:“看来,你这一个月的收获不小。但是谁告诉你,林县的改革没有实实在在进行过?难道除了你,林县喊改革的声音都是假的吗?”
刘立海没想到他的话让刘守望这么反感,等他拿眼睛去看刘守望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没有事先请示领导就在会上高调表态的错误。他私下里没有找过一个人,包括龚道进也没有提起过这样的一个改革。而且他也没有问过冷鸿雁,关于改革能否进行,怎么进行等问题。他不想事事处处听从于冷鸿雁的,可在这样的一个会上,在他被刘守望一顿抢白后,他才知道,这种贸然强调他分管教育的重要性的行为是极为不明智的,他等于否定了其他领导们的工作和业绩。
刘守望一来林县就大刀阔爷地要求改革,他在微访了一个月后,提出了关于林县改革方案的十大措施。可在常委会上,除了他激情高昂地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后的利益性以外,其他的常委居然没有一个人附合他。那一次会议,刘守望是灰头灰脑而退。接下来的事情,他的十大改革措施全部泡汤,就连整顿机关作风这样的小事情,也没有按他的想法进行下去。他整顿吃喝之风时,林县凡是沾上餐馆这两个字的人,居然集体性地来林县政府门口罢工示威,直到他不得不请龚道进出面,这件事才不得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