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一听要下车间去跟技术工人学习,脸上都有些尴尬、但是饱受过求职之苦,面前有可以进入正信工作的机会,他们自然是不想放弃。
但是,在听到学习期内按正信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并提供食宿的待遇,学习期后表现优异者直接录用,并下派到生产线上担任管理或生产职能后,众人心动了。
不说别的,正信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也是三千五一个月啊、有不错的工资,在学习期内表现的足够优秀还能直接入职。
这待遇,貌似也不错?
如此,再加上有斗志满满的陈楠给众人鼓劲儿,一群年轻人倒也欣欣然接受了李凡愚的安排。
送走了众人,李凡愚将张教授和孙国义请到了办公室。
对于他想把这些应届毕业生“回炉锻造”的想法,老张倒是表现的很赞同。
若论大学教育,整个正信里再也没有人比老张更有发言权了;现在大部分的高校教育,说得好听点儿叫“专业理论性偏多”,用老张愤世嫉俗的话便是“虚无缥缈,脱离实际。”
什么事儿只要与培养人才挂上钩,老张就特别上心。于是在他思索一番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为这些学生单独建立一个进修班,由工厂内的骨干技师对他们进行授课,然后再带着他们到生产线上熟悉操作。再根据他们的表现,为他们划分之后的工作内容。
这一套流程,主要还是想摸索出一个流程——一个可以让自由理论,但是脱离实际的高校毕业生们迅速成熟,成为生产技术人才的流程、
见老张如此看重这件事情,李凡愚便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了他,并让孙国义从中配合,负责技术骨干的配合工作。
……
正信动力的生产车间。
年过四旬的老技师王新革看着面前一帮穿着崭新工服的大学生,心中感慨万千。
听孙总说,这些可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
连高中都没上过就进了厂子的老王,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给大学生当师傅。
虽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了,可是这些可都是重点大学出来的。能考上985,211的,哪个拎出来不是人尖子?
就说自己家那不成器的小子,从小拿擀面杖打皮带抽,到了也就考了个二本。
所以,给这些学生讲技术,老王心里还真有点儿忐忑。
好在这些学生还不错,自己讲课的时候都听得很认真。而且有理论基础,东西学得也快,比起厂子里那些新来的技术工人可强多了。
学生们此时的心情,可没有老王那么舒畅。在正信呆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西工大的校风比较淳朴,学风也不错,专业水平一直是学生们引以为傲的东西。
实话实说,刚进到车间的时候,他们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毕竟自己名校毕业的光环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但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