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脐疗的发展历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方法的记录,如用盐和苦酒涂脐治疗二便不通等。

    宋元时期,脐疗得到丰富,常应用于治疗急症,可见其推广程度和人民的认可程度,如《太平圣惠方》治卒中,“附子研末置脐 上,再灸之,可活人。”《三因方》治中暑,“蘸热汤敷脐上”。《万病回春》治疗小儿泄泻不止,以“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还有《圣济总录》中记 有“腹中寒冷,泄泻久不愈,暖脐膏贴脐,则病已”、“治膀胱积滞,风毒气胀,小便不通,取葱津?蛤蜊壳许,入腻粉调如液,封脐内,以裹肚系定,热手熨,须 臾即通”。《南阳活人书》用葱白烘热敷脐治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六脉欲绝者。

    明清时代,敷脐疗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涉及到的治疗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是到了成熟时期,已用于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或奇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载有“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麝香)贴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以治疗自汗、盗汗,用黑牵牛为 末,水调敷脐上治疗小儿夜啼”等。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用麝香、樟脑、莴苣子及叶捣为膏敷脐治疗缩阳症。《类经图翼》用甘遂、黑白丑研末热敷脐上治湿 气肿胀。《本草纲目》用赤根捣烂,入元寸贴脐心,以帛束之,治大腹水肿。《医宗必读》提出用独活、栀子、青盐捣末填脐并固封治疗小便不通。此外,《景岳全 书》、《古今医统》、《简易普济良方》等均有脐疗的内容记载,使后世脐疗更趋成熟。清代医家赵学敏在《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两书中均记载有不少民间药 物贴脐的验方,其中有“治水肿病,小便不通,以甘遂末涂脐上,甘草梢煎汤液服之”。此外还有治疗腰痛以生姜、水胶共煎成膏,用厚纸摊贴脐眼,治疗痢疾用绿 豆、胡椒、麝香、胶枣共捣烂贴脐上等。所载方简单且效验,迄今仍被临床所沿用。清官

    御医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阴阳熨脐葱白麝,冷热互熨水自行。”本 法是用葱白捣烂,加入麝香少许,敷脐上,并以冷热刺激,治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可见当时药物贴脐法的应用,不仅流行民间,而且宫廷太医也吸收应用了。 至晚清,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提到:“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又说“对上下焦之病,也可应用敷脐而上下相 应”,提出敷脐法可治“风寒、霍乱、痢疾、疟疾、黄疸、食积、呕吐等……此法无论何病,无论何方,皆可照用”,《理瀹骈文》是其论述外治法的专著,书中记 载贴脐、填脐、纳脐、涂脐、敷脐、掺脐、灸脐等法的验方达300种之多。治疗病种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贴脐疗法的作用机制、药物选 择、用法用量、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辨证施治方面,都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的阐述,使脐疗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同时指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 明阴阳,识脏腑也”,其对脐疗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技术、涨知识,干事业,国奇(脐疗)助你圆医学之梦,带你走向成功之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