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汉卿新婚五天就要上前线,张作霖是大为赞赏地。好小子,就冲着这股干劲,前程一定不可限量。而且在张作霖想来,张汉卿再次立功是板上钉钉的,当然同意他去。
于是连续奋战了五天的张汉卿终于去开辟另一个战场了,这让于凤至既喜又愁。没了自己在床边的羁绊,对他年轻的身体有好处;可是一想到不知多长时间才能看到他,心中又有些怅然。
还是关心儿媳妇的张作霖体贴,他派了自己新婚不久的五夫人寿懿来安慰于凤至:“男人建功立业是应当的,咱们作为女人,自然不能拖后腿。这大帅少帅都不在家,帅府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你也参与处理些。男人在外面辛苦,总不能还让他们担心家里的事吧?”于凤至也是明事理之人,低头说:“五妈说得是,我只是担心他在外面受苦。”
又一夜绵缠,这一次于凤至不再保留。当疲劳的张汉卿半眯着眼就要睡着时,于凤至偎在他身旁静静地说:“你在外一个人要好好照顾自己,也别太拼了,要是有什么不妥保命要紧,你是我的依靠呢。”絮絮叨叨了一番后又似笑非笑地说:“还有一件事,出门在外,别碰那些野女人,也别想着鬼啊狐啊的往家里带,我是不会同意的。”
可怜的张汉卿就带着这样惊恐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这边吉林剿匪的工作并不顺利。
不是吉林官兵打仗能力不够----拥有与二十七师不相上下战力的督军孟恩远身兼二十三师的师长,对吉林拥有比张作霖更大的权威----张作霖有同城的二十八师冯德麟唱反调,而吉林另一支部队混成旅的旅长高士傧却是孟恩远的侄子,在吉林没有其他人掣肘。
按道理,剿匪工作应该更容易才是。
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日本人插手了。
孟恩远在吉西本没有多少兵力,在匪军进犯时,他和侄子高士傧都犯了理想主义的错误:看卫队旅这种新军打土匪都是轻而易举,自己正规的军队那不是手到擒来?所以当巴匪漫无边际地突破吉军外围防线涌过长岭直逼东辽河时,发现已经没有一支军队能去阻拦了。
这时再急火火地从各地调兵,南满铁路的日军却粗暴地制止他通过铁路调兵----与张作霖一样,他也尝到了日本人的蛮横。
更可气的是,不但铁路不给用,连铁路线两侧三十公里的地方都不可以进入,理由是担心中国军队会因此侵犯南铁附属地主权。
到8月13日,巴布扎布率残部成功地退至四平附近的郭家店,他到处张贴“恢复杜稷”布告,并磨刀霍霍,要对郑家屯下手----没办法打败卫队旅,拿张作霖的亲家解恨也不错。
前线的剿匪军当然不肯了,笑话,主忧臣死。要是郑家屯有什么伤害,自己一堆人如何有脸再见张汉卿?当下再也不理会先前与孟恩远的协议,韩麟春率一部首先进入郑家屯防卫。吴俊升也想痛打落水狗,也派一部随后进入。他本来就是洮南镇守使,这也算是他的地盘,没有之一。
行军打仗,观察形势为第一要务。在韩麟春安排布防的时候,张汉卿却在郑家屯仔细观察起来。
凭心而论,日本人是很有眼光的,他们早就提出要在这里修铁路了。这里有两河交汇,有直通营口的辽河码头,有500多家店铺,有上万人口。这里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居于东南蒙古重镇通辽和奉、吉间要地四平正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以“辽河航道要冲”、“东北重镇”闻名全国。
日本人在郑家屯设有警署,建成已有四年。
按说作为治理地方的行政单位标志,私立警署已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了,可是在那个时代,一切都有可能。中国政|府不就是喜欢“抗议”、“严重抗议”、“严正交涉”等等吗,直到穿越前的南海争端仍沿袭着惯例。没办法,弱国无外交嘛。
有了警署,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地方治安管理权。虽然只几个人,但中国当地政|府不敢管。为什么,惹恼了他们,日本军队就可以明正言顺地介入,到时候被中国政|府办个“滋事乱政”之罪收场也是惯以有之。
窝心呐,可是心又有不怠。
现在好了,卫队旅上万人的军队在附近,“王师”收复失地为期不远矣。为了给郑家屯人民、也为了给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