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端投入更多的资金。如果你们发现,大陆芯片行业在缩小这个差距,那希望你们明白——我们付出了,比汗水更沉重的东西。”
张如京博士当初为了表明决心,他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岁的老母亲,都一起迁居至中海。
初来中海,建厂的人才、设备、资金、需要引进的技术,什么都缺。
但当得知张汝京要在大陆建厂时,除了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之前100多位海外同事愿意追随他,还有300多位湾湾同胞,也跟着他来到了中海。
大家都看到了张如京身上的使命感,家国情怀、回国报效,这一次,终于有了机会。
这些,让张如京惊喜万分,建厂初期的骨干,有了。
在资金方面,张汝京把他20年积攒的资源和口碑全用上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神奇般的筹到了9亿美金,外加叶风主动投资的1亿美金,正好10亿美金。
要知道,华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电子工业项目——909工程,最开始的投入是100亿人民币。
一个张如京,抵上了一个国家工程。
在解决了人才、资金问题后,技术和设备,又成了最大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这个协定中限制了先进材料、电子器件、军品等各种商品或技术的出口。
而华国,则是这个协定的“禁运国家”。即便华国购买技术的价格让其他国家难以拒绝,美国也会出面干涉,直接中断这次交易。
为了能买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张如京找遍了美国五大教会,为其人格背书。
并再三承诺,中芯的产品只用于商业用途,不用于军用等领域,这才拿到了美国的出口许可。万事俱备,只待开工。
2000年8月,中芯国际开始动土,短短13个月后,到2001年9月,中芯国际正式投产。13个月,也刷新了晶圆加工厂建造速度的世界纪录。同时,中芯国际的0.25微米以下生产线,也将华国大陆芯片,第一次推进至纳米级。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和华人回国,张汝京在厂区周围,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中芯国际学校。并且,一部分工人还能到上海微电子学院进修——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与此同时,1500多个单元的住房也同时建了起来。家庭、梦想、事业,在中芯国际,都能找得到。在这种氛围下,中芯国际不断地吸纳着海外人才。
有了归属感,工作效率自然也变得高效。
短短3年时间,中芯国际就拥有了4条8寸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
毫不夸张地说,这3年,把大陆芯片产业拉快了30年。
到了2003年,万众一心的中芯国际,傲然竖起六座工厂,做到90纳米集成电路线宽,跻身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华国大陆芯片制造业,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湾湾的竞争对手——台积电一直在关注张如京。
其实不仅是台积电,当张如京带着300多人离开时,湾湾也慌了神。
2000年,湾湾当局罚了张汝京15万美金,并警告他马上从大陆撤资。
但张汝京不认怂,宣布放弃湾湾户籍。
湾湾气得抓不到人,拿他没办法,只得严禁所有湾湾科技公司进入内地。
与此同时,台积电也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他们一直在默默准备,等待给张如京,给中芯国际,致命一击。
2003年8月,中芯国际即将在香江上市。台积电突然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并索赔10亿美金。
台积电并不是状告中芯国际侵犯它的专利,因为双方早就在专利上进行了交叉授权。
台积电起诉的是,中芯国际员工,盗取台积电商业机密。
中芯国际的工程师,很多都来自台积电,这本身就让张如京陷入了劣势——工程师或有意、或无意,都会在某些项目上用到台积电的菜单等信息。
这些,谁都说不清楚。
要知道,2003年中芯的收入仅有3.6亿美金。这场官司输了,相当于要了中芯国际的老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