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乱问!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是必定能长大的,只是形成的性格和认知对他们的未来却是非常可悲的。
但幸好有木绵!她之所以没有选择离开向安,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两个逐渐长大的孩子。
为了孩子,她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累活都能干。也是在这段时间里,长期的加班以及生活上的节约,使她患上了令她一生都痛苦不堪的胃病。
在向安三番五次的要求下,她从温州回来了。
当时的火车拥挤不堪,她一个瘦弱的女子要挤上火车是相当要命的事情。幸亏同行的哥哥木明把她和嫂子直接从车窗口送了进去,如果仅凭她那小个子,从车门是绝对挤不上车的。
她不怕挤火车,不怕经常会发神经的嫂子,不怕哥哥会因为嫂子突然装病晕倒而骂自己,这一切她都忍受了下来。
像父亲木业田那样,她不会责骂孩子,在她眼里,孩子是很懂事的。但凡她以身作则或者亲自示范的事情,孩子们是很乐意跟着做的。
她从一个姑娘成长为一个贤惠的母亲,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几年里,她无时无刻不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孩子。这效果比向安用语言的唠叨显然来得更有说服力,比苍白的语言让人更具有直观感受。
后来几年,她陆陆续续又出去了十多次,每一次都只有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
当向安问她那些日子挣的钱在哪里时,她抱怨着说道,“像你这样,隔三差五让我回家,挣的钱也全都捐给火车站了!”
她懒得与他争执钱去了哪里,因为她知道和向安这种只会一味钻牛角尖、经常跑偏主题的人争吵,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难得两个儿子争气,向望渐渐长大,懂得了家里的难处,从最初的不爱学习,慢慢的开始在班上名列前茅。
但这其中向安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孩子回到学习的途中,他也有着许多功劳。比如孩子三次逃学都被他逮到,孩子放学后洗澡被他痛打等等。也许是他没有受过教育,只能以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惧怕之下,不得不选择努力学习。
二儿子相对而言,比向望更讨人喜欢,文静的性格让他很少挨父亲的打。除了小时候捡了一张断掉的两毛钱,买了零食在学校分给同学吃,被卖零食的老太婆找到学校之外,向远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
那次的经历在小向远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辈子都记得那难堪的场景。还好老师喜欢读书用功的他,替他还了那两毛钱。第二天,母亲木绵就给了他崭新的完整五毛钱,让他拾回了信心。
……
到如今这个时候,农村已经开始发生大变化了。提税先后取消,村里出了一个有钱人,将土地全都承包了去。
洋房开始兴起,电视机、收录音机、有线电话等以前农村人闻所未闻的,全都逐渐进入普通人家。
但是,向安家却仍然是最穷的!
大哥向忠跟着女婿生活后,拆除了一边的猪圈,留下破破烂烂的一间房子,包括那半间堂屋在内,以三千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向安。
那黄土的构造很快就随着地基的下沉开始倾斜,用乱石和稀泥堵起来的漏洞越来越多。
向安拿不出钱来,只能将就着住下去。
哥哥离开那间屋子,就让两个孩子住上了。里面兼着一个鸡圈。
于是,孩子、鸡、鸭、鹅、肥料、粪桶以及其他农具,全在一个拥挤的小屋子里。
在向安眼里,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是在木绵眼里,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