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压制了当地世家清除了大批贪官污吏,又恰逢天灾,且朝廷丝毫没有赈灾的意思,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离开之时,夏侯渊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坐着似乎在发呆的曹操,心中暗暗地想着。
‘大兄……似乎有些心灰意冷以及迷茫……’
‘昭姬小姐之事,只是一個诱因,实则这段时间大兄恐怕是一直逼迫着自己忙碌于稳定济南国内部而不去多想,如今却是……’
不过夏侯渊同样也对当下的时局深感无奈以及失望,好不容易平定了黄巾之乱,没想到迎来的依然不是大治。
那遍及七州之地的叛乱,依然没能让天子振奋乎?
想到这里,夏侯渊也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了一下,然后替曹操关上了大门,让曹操也能有一个好好自我思考的空间。
“只是,大兄让我代替前往吴郡庆祝?”
夏侯渊不禁挠了挠头,觉得有些头疼,犹豫着到时候是否返回谯郡的时候,顺便将自家婆娘孩子们一并带上似乎更为妥当,免得一个人去参加李基的大婚无所适从。
……
而在益州的治所雒县。
刘璋一路上紧赶慢赶,总算是匆匆地回到了雒县,甚至来回奔波于吴郡之间,让刘璋整个人看着都黑瘦了不少。
原本返回到雒县的刘璋,下意识便想去沐浴更衣一番再前去面见刘焉,但细想了一下,却是主动将身上的锦袍扯得凌乱些许,然后就直接去面见刘焉。
相对比一个去吴郡日日听萌姬表演,险些乐不思蜀的儿子,刘璋相信刘焉应该更愿意看到自己狼狈的模样。
而等刘焉看到那刘璋那一身风尘仆仆的模样,眼中果然是多了几分触动。
只是刘焉顾不得关心刘璋的身体状况,径直便拉着刘璋走进府中一密室,然后开口询问道。
“璋儿,如何?”
刘璋自然知道刘焉想问的是什么,当即沉声道。“儿不负父亲重望,已向子坤先生问得妙计,且知子坤先生如此相助于父亲的用意何在。”
“当真?”
刘璋点了点头,旋即说道。“只不过为了让子坤先生满意,儿自作主张答应了给吴郡送去六十万担粮食。”
“粮食,小事耳1
坐拥天府之国的刘璋,对于粮食根本就不在乎。
可以说,自秦国置都江堰后,益州便是秦汉的大粮仓所在,年年皆有盈余,累积多年下来益州的多个粮仓几乎都是满的。
只是调运粮食出蜀,唯有两条线路,一则便是走巴郡沿长江而下;二则便是靠人力从汉中而出入司隶之地。
这两条路线对于朝廷而言都颇为麻烦,前者送至司隶已然是绕了一个大圈,后者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可。
因此,尽管益州年年粮食丰盈,但朝廷也少有直接调动益州粮仓。
故以,六十万担粮食足以让刘焉重视,但却还不至于拿不出来。
而看着向来养气功夫十足的刘焉都似乎有些急不可耐的神色,刘璋丝毫不敢卖关子,连忙开口道。
“子坤先生所提建言,实则乃是九字:‘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1
这九字一出,当场便是将刘焉给镇住了,可谓是将裂土封王的要点给完全总结了出来,一下子就让刘焉的思路清晰了起来。
“仅是此九字,便值粮食六十万担矣1
刘焉兴奋之余,连忙追问道。“子坤先生可有细言之如何实行?”
“自是有的,否则孩儿安敢返回益州面见父亲。”
刘璋先是往着自己的脸上贴金,心中窃喜之余,方才神色沉稳地接着开口道。
“由于此计关联甚广,因此子坤先生乃是与孩儿耳提面命,未曾落于笔墨,故以还需请父亲听孩子细细道来。”
“如此甚好,大事都慎密为上,那妖道张角事败尙在昨日,璋儿能深谙此理甚好。”
刘焉夸赞了刘璋一句,然后便是顺手地给刘璋倒了一杯茶,示意刘璋慢慢说。
这可让刘璋有些受宠若惊了起来,这辈子那么长,这还是第一次让刘焉亲自倒茶。
当然,刘璋更清楚的是刘焉亲自倒茶并非是因为自己劳苦功高,而是因为刘焉所想要知晓之事俱在自己腹中。
旋即,刘璋连忙摆出一副孝子的姿态之余,开口道。
“子坤先生言及于蜀中‘广积粮、高筑墙’不难,重点在乎需‘缓称王’1
“今世人对朝廷多有不满叛心,但天子在位多年,且对外征战多有胜果,对内亦是一手压服宦官、外戚、士人,又镇压黄巾乱贼于前,威望可谓是如日中天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