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看,你知道1号组装线的瓶颈工序是在什么地方了吗?”
“虽然目前我所掌握到的数据还不是非常精确,但我已经得出了初步的结论:瓶颈工序是在整条生产线的中部,压大齿轮工序。根据我的测算,这个工序目前的节拍时间大约是129.6秒左右;按照每个班八个小时计算,可用的生产时间是480分钟, 28800秒,也就是说,它的最大的理论产能是220多台。”
“这个数据跟我手中的资料是一致的。我们计划部门会根据理论产能再打九折左右安排生产计划,所以每天给你们的生产计划是200台。”黛西补充说。
田东把他们两人刚才提到的几个数据写在笔记本上,拿计算器进行了一一复核,然后说:“目前我们每个班实际产量是195台左右。我相信从下周开始,我们能够稳定在200台。黛西,从订单来看,每天需要生产多少台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每天至少300台,而且是在八个小时不加班的情况下完成。因为平时的加班时间是用来应对紧急订单,和留给重点客户的缓冲。”黛西回答说。
田东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每天300台,按九折的计划缓冲计算,理论产能需要达到333台。“也就是说……请等一下,我计算一下……也就是说,这个瓶颈工序的节拍时间要小于86.4秒。焦工,你觉得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这个工序从129.6秒降到86.4秒?”
“我曾经在这个工序观察了整整一个
班没有离开过。经过我的测算,压大齿轮的压机的节拍时间只有85秒。理论上说,如果让这台机器不停地工作,是可以满足每一个每天300台的需求的。”焦正良回答道。
“那么,你测到这个工序总的节拍时间是129.6秒,多余的44.6秒,都花在哪些地方?”田东问道。
“主要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说从上一工序拿半成品、检查前工序的质量状况。然后准备本工序的物料,拆包、清洁、检查等等。”
黛西突然间有了一个主意:“如果我们在这个工序增加一名作业员,把辅助性的工作全部做了,原来的那名作业员只要专心地操作压机,给压机上料、下料,这个工序是不是就能够下降到85秒左右?”
焦正良对增加人员的做法显得没有信心:“理论上来说,确实是的!只是要增加一名员工,每个月要多话将近7000块钱,我不知道张总会不会同意?”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增加了这一名作业员以后,整条线的有效产出从原来的200台变成了300台,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50%,我相信这个交易是绝对划算的!让我来说服张总。”黛西满怀信心地说。
“黛西姐,你先别忙着高兴,让我们继续研究一下。焦工,如果压大齿轮工序不再是瓶颈,用85秒的节拍时间去看整条线,还会有其他的瓶颈工序吗?”田东问道。
“目前最终检验工序是96秒,除了最终检验工序还是超过85秒以外,其他工序通过ECRS法则平衡之后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你觉得应该如何降低最终检验工序的节拍时间,让它降到85秒以下?”田东继续追问。
“这个……目前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这个节拍时间是由设备工作时间来决定的,增加人员没有用。你知道吗?那台综合测试仪很贵的,如果我跟老板说我们想再买一台,他肯定不会同意的。”
黛西说:“我想到了一个笨办法。96秒的意思,就是最大理论产能可以完成300台,一点计划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但是,你们想过了没有?最终检验工序是整条线的最后一道工序,哪怕它完成不了当天的产能,我可以接受在制品的堆积,然后想办法通过平时加班,或者周末加班去消化。这样一来,每天300台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田东笑着说:“你这个招数有点损!又在浪费我的地方。焦工,下个星期我跟你一起确认一下这些数据,看看这种做法是否可行,然后再与张总沟通。如果可以的话,改善计划完成之后,让计划部门逐步把计划产量从200台提高到300台。”
“老弟,你太给力了!”黛西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