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他们绿林一派占据了先机,从而有了今日的局面,但这一次却又是因为这个张卬,让这大好的局面出现变故,实在是有些“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思。此时群情激昂,特别是看到李轶也举手支持封王,心想自己孤身一人,又如何能改变如此局面。于是,他也只能苦笑摇头,长叹一声,随后便拂袖而去!
赵如实这一走,让张青心中暗喜,他喜的倒不是封王之事再没阻碍,而是从此之后,赵如实必将因今日之事,与朝中诸人产生隔阂,而之后各归封地的这些“王侯”们,也将使得变做一盘散沙,不再对他的帝位构成威胁。
不久之后,张青昭告天下,分封诸位汉军大功之臣。这其中南阳宗室有数人得以封王,他们分别是:曾经是舂陵侯的刘祉被封为“定陶王”,取代刘縯成为大司徒的刘赐被封为“宛王”,其它如大将军刘嘉被封为“汉中王”,刘信获封“汝阴王”,刘歙为“元氏王”等等。
接下来,便是令天下人感到惊讶的诸多“异姓王”了!这些人中,除了被张青特意提拔重用的李家兄弟,如被封为“舞阴王”的李轶之外,其余全是以前绿林军的人,他们的封地不仅比其他人大很多,地方也多是些富庶之地,比如原本为“公”爵的两位绿林军首倡者,王匡和王凤。其中定国上公王匡被封为“比阳王”,成国上公王凤封为“宜城王”,两人之后便是反对封王的赵如实,尽管他反对,张青还是在将他封作了个“胶东王”!张青这么做的意思是,接不接受是你赵如实的事,他张青还是会把该做的事情给作圆满了。
再说赵如实之后,便是大司空陈牧了。作为张青的老上级,这一次他被封作“阴平王”,还有张卬,他被封作“淮阳王”。至于与军师交好的是王常,则被封为了“邓王”,同为下江军的廖湛则被封“殷王”。然后还有申屠健、胡殷、成丹等等,都各自被封为王。
除了封王之外,张青另外还分封了诸多爵位、官职,而赵如实也在得知自己被封为“胶东王”之后,主动向张青辞去了爵位,用行动表示了抗议。但张青却不以为然,也不责罚他,只是继续任他为大司马一职。
随后,这封王的消息便传遍天下,各方势力多有不同回应,其中不乏有心归附汉军之人,陇西氏族隗嚣便是其中之一,他见汉军形势大好,便书信于张青,打算归附,还有赤眉军渠帅樊崇,他在得知汉军封“异姓王”之后,也带着手下几名重要将领来到洛阳,拜见张青,等候封赏,这些消息让张青十分兴奋,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军师所言的方向发展,封异姓王果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令各方来投。
樊崇、隗嚣等人或书信,或亲自前来表示归附,这样的局面令得张青相信大肆封王的决定十分之英明,此举果真如军师所言那般,对诸多犹疑不决的割据势力产生了足够巨大的吸引力。
这些被时势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成为武装首领,或者势力领袖的人,大多本身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权衡再三之后,认为能够封王已经是自己和家族可能得到的最高待遇,于是便派人送来书信,甚至主动前来洛阳求封。
各方来投的局面令得张青是喜笑颜开,心中渐渐认为如果能够以此法谋取整个天下,那就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张青决定继续加大封王的“宣传”力度,主动派人招抚,以期吸引更多人加盟,组建他的大汉帝国。
然而这一次,事情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张青派遣去往各地招抚的使者往往被当地势力首领漠视,或者有意滞留不放,有的受到驱逐甚至惨遭斩杀。一段时间以后,招抚工作竟然毫无进展,令得原本心态大好的张青十分意外,进而有些忧心起来。
无奈之下,张青招来主管招抚工作的大司空刘赐,询问其中是否出了什么问题。刘赐见张青主动询问,便也直言不讳的说出招抚不利的关键原因。
原来张青封王的决定,虽然令得许多势力俯首称臣,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但是在此“利诱”之下,依旧没有主动表示归附的势力,显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和私心,否则早就主动前来,如同隗嚣等人似的,抢个“头彩”,讨要高官王爵。所以如果不能了解到他们不愿归附的原因,那么即使你主动前去,也很难令他们归附。
张青听刘赐说完,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便皱眉问:“那依你之见,这招抚之事……还要不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