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这个少将却小山镇魂那个少将差点投入河水中溺毙,小山镇魂溺毙中岛一郎没有成功升为中将;中岛一郎却成了反战义士。
小山镇魂和中岛一郎是在对待关锦璘假扮的日军海军8舰队中将司令官,中川弘扬这件事上发生争执的。
关锦璘使用反间计唆使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小牧多系撤了小山镇魂的职,小山镇魂将仇恨聚集在中岛一郎身上;唆使黑龙会酋首黒川达雄带人将中岛一郎拉到杜门河打算投水溺毙;被关锦璘营救。
从那一刻起,中岛一郎就跟关锦璘结下不解之缘。
终于,关锦璘在上海破获日伪炮制的假钞案,攻破蛤蟆宫后;动员中岛一郎反正。
中岛一郎和一批战俘乘坐鸠山镇男的飞机来到天宝,在关锦璘授意下;小林家二让中岛一郎做了大同学园的总教务长,专职政治教员。
中岛一郎本身是大学教授,讲课对他来讲是小菜一碟。
但做战俘的思想意识教学和工作,还得具备以下几点条件:
1、热爱和钻研思想政治教育。
、有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
、具备所需要的政治理论素养、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授课艺术和心理疏导能力。
4、会搞思想调查和计划安排教育。
5、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讲课。
6、会做思想工作。
7、会进行心理教育疏导。
中岛一郎根据政治教员应该具备的条件,对自己进行了充实;做了一个《道德经》释解。
中岛一郎认为,老子是世界级的哲学家,不禁对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有上千年。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老子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
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日本侵略者不正是这样吗?自以为有了一点经济实力后想并吞世界,但却陷入战争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最后只能是自取灭亡。
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
老子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
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
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与不幸正悄悄临近。
人们讲得最多的却往往是他最不了解的,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富于哲理的诗句,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诸种关系的领悟;这富于启迪性的人生哲理,与老子的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
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文化和日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传统文学艺术中有不少体现辩证思维的范畴,就与之有明显的渊源联系。
例如“有”与“无”,出自老庄哲学,“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
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
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
“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
“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
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
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不容否认,在中国哲学辩证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中岛一郎对老子《道德经》的释解可能有点深奥,可他相信给战俘诠释哲学;收获将是无可估量的。
中岛一郎正在把撰写好的《道德经》释义捧在撒厚重观看,关锦璘和小林家二、山口美黛子进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