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世人对于父母的爱是相互的,你爱护我,我也孝顺你,你对于我只是想把我养成年了了事,我也对你也只是该买的买生病该照顾的照顾,平时我忙就不陪你了,你对我不好,我除了赡养费啥都不会给,要不是因为不赡养老人违法,我连赡养费都不给。”
【孔子:……】
【各朝人民:……】
你们还挺爱恨分明的,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都想害我了还要我养你,想太美了,以至于,现在小部分父母都开始自省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有的和自己孩子谈话,以至于部分父母与孩子关系更加亲密。
“现在,咱说说这《抡语》,首先,《抡语》的前身是《论语》,是由你的弟子及其弟子编收的您所说的每一个道理,传承至今,您有教无类,教授许多学生,创立了儒学,留下了《论语》被称为圣人先师,因为您是读书人,所以各朝人认为您是一个儒雅随和的人,身量体态也是正常人的样子,直到后世,人们在史书中了解到您身高有一米九,力气大的可以抬两百斤的城门,体形壮硕,所以后世网友改编《论语》为《抡语》还加了不少其他的,这也只是玩笑之作,其真实意义还是明白的。”
【孔子:可以举例吗】
孔子有些好奇,自己的话后世人能改编成什么样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新解:早上听了我的道理,今晚你就得死。
正译: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新解:有三个人,只要其中有一个是我,战力就相当于一个师。
正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新解:但凡打架,只要犹豫,对面便站起来了。不犹豫便能直接将对面打废。
正译: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新解:孔子去东边打架,小孩在讨论和孔子打架的人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正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新解:你父母在我手里,你跑不了的,就算你跑了,我也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正译: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新解:这件事的主谋,已经被我打的绝后了。
正译:第一个用陶俑(代替人殉)的人,难道没有子孙后代么?
鬼神敬而远之。
新解:孔子一旦发威,连鬼神见了都得敬畏的远离他!
正译:语出《论语.雍也》,原意是敬之而不亲近之意。现在常用来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绝不接近。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新解:力量不如我的人,在道上就只能被我打废。
正译:孔子说:“如真的力量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
不耻下问
新解:看到我不自愧者,你就去下面问问(我的事迹)
正译: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新解:把人打到濒死,说的话就好听了。
正译: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新解: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少知道,知道吗?(社会上的事少打听)
正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看了小一给的《抡语》后,文人们都抽了下嘴角,有些无语,后世人怎么这么皮?
一些小孩也开始模仿结果吃了顿竹笋炒肉。
孔子听了则是哈哈大笑,他的弟子听了也有些无奈,虽然夫子是壮硕了点,但夫子不喜欢打架啊,都是别人先惹我们的,还手还有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