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大学来的访问学者陈老师,微信语音通话联系牛伊万:“你好,我在纽约资讯网上看到您发的租房广告。我们人已经到纽约几天了,住在法拉盛的家庭旅馆,租房还没搞定。带着孩子来的,看你广告上说森林小丘是非常好的学区,现在您有时间吗?想要约下看房,要能马上就入住的,如何乘车过去找你?”
听到一连串的问题,牛伊万打断陈老师的话,说道:“您好,我家对门就有一套空出来的一室一厅,粉刷保洁完成、马上就可以入住,属于Ps196小学划片录取的好学区房。关键是需要看您的信用分和报税是否能够达标,别的事情都好说。”
“你们纽约可真麻烦,我们都是公派来的,绝对不会欠房租不给的。前天在法拉盛就遇到一个带我看房,我们被房东当场问来问去,最后那个经纪人说给我们做一份假的报税文件。感觉太不靠谱了,我直接就拒绝了,经纪人还要我们付陪着看房的小费。对了,你们看房收钱吗?”
从略带不满的语气里,牛伊万听出了初到纽约的陈老师被“折腾”的身心俱疲,对此牛伊万绝对是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想到陈老师马上要面对的租房、买家具、孩子办入学、开设各种账户,这些对于初到纽约而又囊中羞涩的访问学者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
牛伊万打趣道:“陈老师,咱们可以打个赌。您经历过这些杂七杂八的琐碎事情与“老美”粗枝大叶的办事习惯,几天内就会想起国内的好,陷入对美国“神话”的怀疑。”
“我还没来就体验到了,办邀请手续过程中就搞错了一些事情,美国人干事情太不靠谱了…” 陈老师接着牛伊万挑起的话题,深刻痛陈了自己的遭遇,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
牛伊万也马上例举了若干比陈老师更加不幸的事实,冤情堪比窦娥!经过这一番对“老美”粗枝大叶办事风格的痛诉,牛伊万和陈老师迅速达成了共识,从心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虽然牛伊万同样处在被煎熬之中,甚至比陈老师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是毕竟是早来了近2个月,心中不免有了一种大二学生面对大一新生的底气,便装出一副“过来人”的态度给陈老师上了一堂纽约租房以及生活的电话速成课。
电话另一端的陈老师不断发出认同的声音,以对牛伊万佩服无比的语气,恭敬的说道:“兄弟,咱们都是北京过来的,在纽约今后就跟您混了。今后多照应我们,刚来很多事情不懂。”
听到陈老师一席话,牛伊万心里顿时有了几分得意,觉得:经过这几天的打击和摧残,这第一单的生意应该可以做成了,于是压抑下激动的心情,嘴上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咱们都是同龄人,不用这么客气!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千万别和我见外。这样吧,我过去接你们,一会儿到快到法拉盛地铁站,发微信你再出来,大约40分钟后到。”
“太好了,我正愁不知道坐哪趟地铁去找您,一会儿见。” 陈老师连声道谢。
40分钟后,在法拉盛7号地铁站见到了陈老师一家人,牛伊万热情的给陈老师演示如何购买地铁票和充值,带着他们搭乘地铁到森林小丘找萨沙看房。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