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自己的侄子,西突厥国史上为数不多的雄主——统叶护可汗,自立为西突厥大汗,这引起了西突厥国人的不满,其中弩失毕部迎立统叶护可汗之子咥力特勤,是为肆叶护可汗。
莫贺咄和肆叶护可汗相互攻伐,西突厥战乱不断,两年后,莫贺咄兵败,逃往金山被杀,肆叶护顺利成为西突厥大可汗,但他为人多疑狠毒,杀功臣乙利小可汗,并诛灭其宗族,引起部下人人自危,终于在贞观六年被曾经推举他的弩失毕部攻击而逃往康居,不久即死。
于是西突厥迎立阿史那泥孰为大可汗。
第二年(贞观七年),唐朝的代表鸿胪少卿刘善因抵达西突厥,册封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有许多唐史学者考证,泥孰和阿史那弥射为同一人,因为都被都被唐帝国封奚利邲咄陆可汗,考虑到阿史那弥射降唐,泥孰一年后以及病死本书剧情的发展的需要,本文决定不采用这一说法,将泥孰和弥射分开区别)但很快泥孰病死,其继承者为其弟咥利失可汗。
西突厥连年的内乱给了从东部突厥逃难而来的阿史那欲谷机会,就是本书开篇提到的乙毗射匮可汗。他发展部族,扩充军队,不经意间已经成为西突厥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咥利失可汗无法带领已经羸弱多年的西突厥部族,无法对抗如日中天的乙毗射匮可汗的攻击,最终兵败逃往拔汗那,不久病死。其继任者乙毗咄陆可汗,依旧回天无力,逃往吐火罗。
接下来阿史那欲谷的弯刀指向了手握重兵的咄陆部人,而此时西突厥咄陆部人不得不团结起来,对抗乙毗射匮的马刀,穷途末路的步真只好投奔当时咄陆部实力最为强大的贺鲁,但即使是这样,贺鲁也也无法抵挡乙毗射匮,最终降唐寻求庇护,他主动派兵帮助唐军攻打高昌,以此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便派唐军一战便击溃乙毗射匮的七万大军,此后贺鲁不断蚕食乙毗射匮,最终全得其地。
但贺鲁的无耻反叛却让步真极为不满,他不愿意恩将仇报,和唐军为敌。。当年贺鲁起兵造反时,他因为谏言反对而被贺鲁由鹰师统帅降为小小的百夫长头前冲阵。高宗永徽二年,朝廷发大军西征,步真奉命支援牢山的孤月邪部,但他直接违抗贺鲁的军令,把自己的队伍带回了咄陆叶护部,凭他在突厥部落中的威望,,安安稳稳的当了咄陆一部的啜,联络部落里的酋长和长老们,拒绝发兵帮助贺鲁。
但贺鲁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他不可能让步真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去。朝廷大军撤走后,贺鲁开始了报复,这几年,贺鲁利用自己大俟斤的命令,不断侵蚀步真的草场,掠夺其人口,还多方面限制步真部落的对外贸易,盐铁等必须之列更是难以见到,步真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他甚至也后悔当初自己如果不逼他的哥哥阿史那弥射降唐,两兄弟联合完全可以不把贺鲁放在眼里。但此时,他也无力回天,贺鲁已经羽翼渐丰,他无比的渴望唐军的到来。当今世上能够消灭贺鲁,拯救自己和这数万部众的恐怕只有唐军了。
而此时唐军连着两场大战击败贺鲁,而贺鲁又把唐军困在鹰娑川前进不得,一来一去,战争的天平似乎又回复了初始状态,这时候,步真就成了一枚重要的砝码,凭借一支拥有接近三万精骑的军队,其重要性无论是对贺鲁还是对于唐军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时候,阿史那步真选择了把自己放在天平上写着“唐”字的那头。
贺鲁突然撤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步真偷袭了他的后方,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牛羊,使他不得不回师救援。就在七八天前,步真的信使找到程咬金,言明要投诚之意,并说明了自己要去攻打千泉时,他竟然不屑一顾,认为这不过是贺鲁诱他出战的一道计策罢了,可是当现在事实摆在他面前时,他又显示出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的表情:“传令三军,迅速开拔,大军直指正前方的恒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