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陛下有以高洪飞取代楚歌之意,遴选阁臣,怎会弃清流而择……声名狼藉的楚系?”
听见这样带着幽怨似地一句话,端木兴第一个反应,就是反驳。
“楚卿怎么会这么想?!朕……不过是看着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清流不顺眼!再说老太傅虽然闲置,毕竟还是挂着内阁首辅的名号,还有张谔、杨鸿渐,不都是科举出身么?朕的内阁,什么时候少过这些直臣?!难道非得象史刚那样的油盐不进穿着补丁上朝的才叫清流,才叫风骨么?!”
“陛下……”楚歌轻柔地笑了笑,仿佛在看一个恼羞成怒不讲理的孩童,“既然陛下不是想赶臣走,臣也可稍微放下些心事……”
她挪了挪,把身边的位置让出来,“陛下坐,臣给陛下看一样东西。”
端木兴神色平复了些,挨着楚歌坐下,“楚卿,朕不是想赶你离开,朕……很喜欢,身边有你。”
“嗯。”楚歌对这样略带暧昧的话似无所觉,只点点头,探手去抽枕边的一卷书册;端木兴连忙接过,帮她一页页展开——却见上面密密麻麻,涂涂抹抹,看起来,应该是一些随想偶记。
端木兴随手翻了几页,然后便越翻越慢,越看,神色越是凝重……这东西,果然是随记;而且看得出来,应是从楚歌出使湖南以来,一路上随想随记所得。不过,这又与平常随记不同,记录的都是些对朝政的看法,对未来的构想……
那里面的东西,有的,只是几句话,“养民为先,非独节用可裕民”、“潭州巨屏,得贤为重。”;有的,则是长篇大论,“纵国富而兵弱,岂堪抑武崇文!尊儒术重理学,难当敌军临门之辱;轻武将贱商贾,便可天下无为而治?……”旁边又有小字注释:“改正崇文习气,或者可以从选官制度做起,去科举之独尊,监生从政、胥吏转官,皆是良方。”
再往后翻,有些观点开始细化,例如漕运、河道;一条条一桩桩,列出当前的状态、急迫程度、想要达成的效果、目标执行所需要耗费的时间、金钱,或是人员配备,旁又有小字,注明此条出自何人,何人行事当最恰当……凡此种种,竟是事关巨细,隐隐成了系统;更是跨越了六部界限,不在楚歌职责范围之内。
“楚卿,既然有这样的东西,何不早早给朕?”
“陛下,”楚歌靠在床头闭目小憩,此时抬眼望去,却见端木兴脸上一片端凝,眉宇间也看不出半点所思所想,“这点东西,其实不过是臣的一点小心思,自己也知道僭越非常;若非今日……”
“楚卿,朕从来不知道你居然会为这个国家考虑这么多。”当初,是她执意要走,他执意要留;留下了,她的表现,也是稳妥为先,大多只是赞同他的意见;却不知道,原来她也有这么多的想法……“竟然有很多,和朕的思路如出一辙;有些比朕计划的,还详细些。”
“是臣僭越。思量全局,本来是陛下权责。”
“你错了,楚卿。”端木兴把尚没有看完的卷册放在一边,替楚歌掖掖被角,目光炯炯然,“帝王之责,首在用人;宰相之责,才是纵观全局,辅天子定国策!”
楚歌亦抬头,对上端木兴目光,眸中一派清澈澄和,却也透映出不可忽视的坚定和向往。
“朕会将这些东西拿回去细细揣摩,回头等你病好了,一起商量安排细则。”端木兴微笑,“现在朕有点明白你不肯与高洪飞同列的意思了。若是楚卿你独居鳌头,则此中事十年可成;若卿与高君同列,则……”他顿顿,“不过,楚卿,你也该知道,你年纪太轻,资历经验都不足,能入阁已经非议极多;现在要你独掌内阁,只怕,百官不服——不如你们同居内阁,卿但凡有事,朕鼎立支持不就是了?”
“既然如此,何必再征召高洪飞入内阁?”楚歌执拗道,“何况,臣不求十年;臣只求,两载风光……”
“两载?”端木兴打断她,皱眉,“楚卿这是什么意思?”
“臣有信心两载之后,完成大部分改革框架,之后的逐步推进阶段便不再参与……”
“朕是问你,两载之后,你怎么打算?”要恢复女儿身?与武青双宿双栖?
楚歌还未开口,却听房门外传来声嘶力竭的喊叫声,“陛下——陛下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