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现杨学文醒了,他朝杨学文一笑,就跑出去叫杨妈妈去了。
杨妈妈小跑着进了屋子,轻轻的抚着杨学文的小脸柔声问“饿了没,想吃什么妈妈去给你做。”很显然,对于之前想着要好好教训杨学文的决定,她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
——
时光如梭,岁月如织。一晃眼,又是一年过去了,杨学文三岁半了,这一年来,只要有机会,杨学文就会父母面前盯着那些背着书包上下学的孩子看,为了给父母制造一个他渴望上学的印象,他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在这个世界呆的时间越长,杨学文就发现他对那个世界的记忆逐渐变得不太真实,他怕自己记忆模糊甚至完全遗忘那个属于未来的世界,如果失去先知先觉得能力,生活是否还会一如前世一般回到原有的轨迹,对于这一点他完全没有信心,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个孩子。
年幼的身体限制了杨学文,让他完全没有接触纸和笔的机会,就更不要妄想将他的记忆节点一一记录了。所以这一年来,只要有时间,杨学文就会在没人的时候静静的思考和回忆。
经历了前一世失败的人生,杨学文比任何人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偏偏以他现在一个幼儿的身体状态,混吃混喝混着玩就是他当前最重要的使命,思来想去,只有提前上学这一个办法可以让他尽快的踏入生活的正轨,尽管和一帮小屁孩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
他一次次的回忆前世发生的点点滴滴,他想抓住一切的机会,不求创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起码也该拥有富足的生活,实现最起码的财务自由,也不枉重新走一回这人生。
走商界而不走政界是杨学文郑重思考后下的决定。政界走的好,有成就,达到一定的高度,主宰一市一省自然大有可为。
可从政这条路对家世和人脉的要求太高了,没有强大的背景,在达到一定级别后就触摸到了为官的天花顶。当然,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联姻。
可杨学文有他自己的骄傲,两辈子的人生,杨学文对婚姻换前途的观点都不敢苟同。更何况,即使有重生优势,在官场那个大染缸里,面对那些面善腹黑的各界精英,会不会被人家吃的骨头渣都不剩,还犹未可知呢!
杨学文认识了一个便宜师傅,师傅名字叫杨二拐,他排行老二,因为天生的跛足,他那没文化的父母就很草率的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杨二拐无妻无子,父母已亡,只有一个同胞的姐姐,早就嫁到邻村去了。因为杨二拐的腿天生就有毛病,小时候又赶上国家困难时期,所以长得又瘦又小,父母干脆早早的把他送去跟娶亲闹丧的队伍学着拉二胡。
拉二胡对杨二拐来说不单纯是兴趣,还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也是凭着一手催人泪下的二胡手艺,杨二拐尽管身体有残疾,可生活过的还算有模有样,反倒是因为没有家庭子女的负担,一有闲暇就喝二两小酒,唱两句小曲,再弹两首曲子。
对于他来说,二胡就是他生命里的另一半。只是近些年来,随着年龄逐渐变大,杨二拐越来越喜欢拉着二胡看那些小丫头、臭小子们,满村子乱跑乱串,即使有些调皮的孩子拿小石子儿丢他,他也是哈哈一笑,并不在意。
可能是由于重生者复杂苍老的心境,杨学文在村头的河岸边偶尔听到李二拐拉二胡,一下子就迷上了这种忧伤又悠长,孤独又孤傲的声调。
从那以后杨学文几乎每天都要来找杨二拐听二胡,李二拐也不小气,只要杨学文要来听,他就拿起他那把破旧的二胡吱吱呀呀的拉,还每天都不重样。从《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到《流波曲》、《赛马》、《江河水》再到《听松》、《良宵》、《二泉映月》。
杨二拐原本以为杨学文只是小孩子心性听个稀奇,可没想到两个多月过去了,杨学文不但未曾放弃,反而跟杨二拐提出了要拜师学艺。
拜师学艺什么的杨二拐倒是不怕,可杨学文问他要曲谱可就把他难住了,他这种民间学艺的,二胡拉的是极好的,可那全凭的是记忆和一遍一遍、日复一日的练习,哪有什么曲谱来?
于是杨二拐就当了个便宜师傅,他只是得空就教教杨学文拉二胡的换指手法和换把手法,至于亲手拉,那不能!
杨二拐自己的手指上早就磨出了老茧,自然是百无禁忌,可杨学文那嫩嫩的手指,没拉俩下就得鲜血淋漓,杨振宇的那个婆娘可是护犊子的很嘞!
李强说话越来越顺溜了,他还是整天跟着杨学文到处乱跑,别的小孩说他是杨学文的跟屁虫他也不在乎,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他门儿清。
说的他烦了他就一个大巴掌呼上去,自然都闭嘴了。与李强同龄的孩子都上幼儿园去了,李强年纪大,本身又长得强壮,自然成了孩子堆里的山大王。
有李强在跟前“护法”,杨学文也省去了很多麻烦,一堆小孩子因为一堆鸡毛蒜皮的事儿叽叽喳喳,实在是他这个苍老的灵魂所不能忍受的。
杨学文撺掇着李强跟他爸爸要求上学,李强虽然对上学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只要是杨学文要求的,他就基本上没有意见。
李从医知道儿子想要上学,自然是满腹欢喜,李强早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只是之前因为不会说话,上学的事自然着急不来,现在孩子说话没有一点磕绊,李从医当然是一百个同意。
借着李强要去上幼儿园的契机,杨学文也跟杨父杨母说出想去上学的心思,杨父杨母早就从儿子看着那些背着书包的孩子的眼神中看出了渴望,虽然担心年幼的孩子是否能跟的上,可面对着一脸期盼的杨学文,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年龄问题了,杨学文年纪太小了,不符合幼儿园收学生的条件。
这一天杨妈妈提着一大篮子葡萄去找了兼管着幼儿园的小学校长,于是年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