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不得不闯的关。
骑兵俑。
它们应该早就醒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加入战局。
我看着面前一排有些躁动的骑兵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黑子往我手边儿凑了凑,有些不确定的说:“四哥,这马......是不是有点儿太小了?”
我点头,没错,就是马的问题,这体格,太小了。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战马品种有两种,一是大宛马,俗称汗血宝马,身高普遍在两米左右,耐力惊人,日行千里;其次就是蒙古马,这种马虽然和汗血宝马比不得,但是胜在价廉,易驯服,所以广泛运用于军队,其平均身高也在一米五以上。
而眼前的呢?
讲实话,能有个一米二就不错了。
要不是它们时不时的还会动两下,我都以为是假的了。
“嗦!”
一声啼叫直接打断了我的思考。
但是却也间接给了我问题的答案,妈的,是骡子!
迎面冲来的骑兵俑不给我更多腹诽的机会,它的速度,要比身后那群兵俑快上三倍不止!
这时候再想往两侧躲闪已经来不及了,索性直挺挺的往后一趟,虽然摔得很疼,但是总比受那一蹄子强。
“踏踏踏踏踏踏”
所有的骑兵俑,都开始冲锋。
我手忙脚乱的爬起来,根本顾不上去看其他人的状况,掉头就往来的方向跑。
开玩笑,这连马带人还装甲的,挨上一下绝对是要命的!
身后的马蹄声犹如追命的小鬼,紧跟不舍。
前面的兵俑还在慢吞吞的后退,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梗着脖子就往里扎。
身旁的活俑们应该是感觉到了我的去而复返,张牙舞爪的就要往我这里来,可还没走两步儿,转头一看,自家的重骑兵横冲而来,顿时没了骨气,掉过身子就往边儿上躲。
我见状有些好笑,心说可别费劲了,就算是给你们装上个电动马达,那速度也是比不得骑兵的,果不其然,没过两秒,一阵“稀里哗啦”的动静儿就从后边儿传了过来。
后边儿的碰撞声不绝于耳,我喘着大气儿停都不敢停,正没命的跑着,忽然听到黑子呼了一声儿“四哥!”
我转了转头,刚巧看到疲于奔命的他,挥着大手,不断向着正前方甩动。
抬眼一看,乖乖,这特娘的不是上一个墓室里的车马俑么?什么时候跑这儿来了?门那么小,它怎么进来的?
往右侧歪了歪头,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两米多高的大窟窿。
我在心里把造墓的工匠十八代祖宗都骂了个遍,这是我头一回因为墓穴修的不结实骂人。
“嗦嗦”两声骡子叫。
来自正前方的车马俑。
拉车的两匹马,居然也是骡子!只不过那身高,实在是出类拔萃。
缰绳早就已经烂完了,车上的御马俑动作粗暴,对着两匹骡子的屁股就是两脚,车轮滚滚向前。
我见状赶忙刹车,回头去看身后的祖宗散架没有,要是被前后夹击,那可真是没得活了。
经过无数次的撞击,身后的道路已经一片平坦,碎裂的陶片到处都是,少数还活动在场的,大部分都是骑兵俑,而且,它们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其中很多已经没了骑手,只有一只浑身破破烂烂的骡子在跑。
不用迟疑,再度掉头,往回跑!
借着转身的功夫,我刻意的搜寻了一下大家的身影儿,个个都狼狈不堪,江染应该是受伤了,二大爷带着她有些束手束脚。
车马俑的到来,是我措手不及的,它的速度,也是让我措手不及的。不夸张的说,我们家的老越野都飚不过,起码起步就比不了。
转个身的功夫,“踏踏踏踏”的声音已经敲在了耳膜上。
我暗念了一句,完蛋了。
下一秒,一阵连续不断的“哒哒哒”替代了马蹄声。
明亮的火光,在黑子所在的方位燃起。
他到底还是动用那把微 冲了。
陶片碎裂的声音,金属碰撞的声音,子弹射进肉体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很嘈杂,很惹火。
几个呼吸过去,枪声渐熄。
我嗅着空气中淡淡的*儿味儿有些刺鼻,转身看去,一片狼藉。
整个车马俑,面目全非。
马匹,御马俑碎成一堆,青铜车身,千疮百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