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经开始正常运行,工厂也即将开始运转,会议室内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开办公司和工厂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依靠实践来完善理论,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集思广议的会议没少开,只要遇到问题,大家就群策群力的来一起解决,倒也着实搞定了不少疑难杂症,所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开会。
第一个议题是诸葛亮提出的,自然由他先发言。说起来诸葛亮这一周内每次会议都参加,但提交议题这还是第一次,对此王世杰也很重视,虽然从纸面上来看,他不是很理解这个“公司品牌无明确定位”的具体意思,不过这不妨碍他对诸葛亮一切的意见和建议都很重视。
诸葛亮轻咳一声,开口道:“跟大家也一起开过几次会了,这是我第一次提交议题,在说明我这个议题之前,我向问问几位,对一家公司而言,什么才是‘核心产品’?”
对于这个问题,几个人面面相觑,还是范志成这个科班出身的开了口,“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三层构成的,最里面是核心产品,第二层是外围产品,第三层是……”
范志成把自己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复述了一遍,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虽然枯燥,但对在座几人也都有一定启发。
等到范志成说完,几人的目光又集中在诸葛亮身上,诸葛亮感受到几人的目光,说道:“对于你们说的市场定位、销售群体、营销办法等等我是一点也不懂的,我之所以会觉得‘智尚’电子公司品牌无明确定位的原因在于,‘智尚’电子公司究竟要主打买什么产品。我说的透彻一点,如果‘智尚’电子的电子手表买的很好,知名度高了就会让大家觉得,‘智尚电子’是一家生产电子手表的公司,我可以明确的说,这对‘智尚电子’未来的发展恐有不利。”
诸葛亮一个多月来在说话行事上已经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差异了,除了穿着和发型依旧没有改变外,你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古汉语“专家”。
看几个人面色都有点若有所悟,王世杰说道:“诸葛先生您继续说。”
诸葛亮没有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反倒说起了一个人,“三国时,有一个人叫孙坚,这个人出身微寒,果敢勇猛,可就是因为在平定会稽之乱时纵容属下祸害百姓,鱼肉乡里,被许多人认为是‘轻绞之徒’,这个名声他死后多年还被人传诵,虽说他后来成就不低,可在当时那些世家豪门来看,永远都是一个‘轻绞之徒’。
我以孙坚举例,说明一个人的名声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在公司的运作上来说也是一样。开办公司,内在的核心文化脱离不了诚信、认真、负责这些范畴,但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产品质量,这些归总起来都是为公司名声服务的。换个说法,公司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名声。别的不说,我看王董事长对于电子手表下了很大的力气去设计生产,假如‘智尚电子’在大家的心目中营造出只是一个生产电子手表的企业,那么王董事长生产的什么CD随身听之类的产品大家会不会产生一种质疑,那就是你一个造电子手表的工厂是否能造出合格的CD随身听?”
话说到这里其实诸葛亮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或许里面表述方面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可作为一个古代人发现这个问题并有心要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变化还是值得鼓励的。只是类似的名人还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以前的主公刘备,大耳刘皇叔可没少被人讥讽为织席贩履之辈,诸葛亮没提他不知是忘了还是念及旧主情谊。
王世杰点了点头,“诸葛先生说的不错,你们怎么看?”
怀恩皱眉道:“我觉得这个跟名声没什么关系,准确的说应该是公司形象问题,其实没必要这么纠结,意大利的兰博尼基跑车够牛吧,它的创始人当年也不过是一个造拖拉机的,咱们就算电子手表卖得好也应该不存在诸葛顾问担心的问题。”
“不,我觉得诸葛顾问说的很有道理。”范志成开了腔,很坚定的支持诸葛亮,并继续道:“怀恩你举的例子那是国外,而在华夏这个地方,人们对于形象还是很看重的。比如说一家华夏企业是生产坦克的,那么这家企业生产的拖拉机人们下意识就会觉得质量一定很好。但如果换成一家生产摩托车的企业去生产拖拉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家企业的销量肯定很一般,原因就在于华夏人认为生产摩托车的企业造不出好的拖拉机,华夏人的思维逻辑和米国人有很大差异,你明白了吗?”
王世杰也很认同诸葛亮和怀恩的话,说道:“我也觉得诸葛先生提的这个点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体现‘智尚电子’的企业形象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