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御书房内,皇上反复阅读一则奏本后,不由出声感叹了一声。秦折很长,里面详细地写了长安城未来的规则;也提到了灾民的安置,以及关于挖掘一条南北相通的河道的计划和前景。他身边的大太监永福适时奉了一杯茶过去,又默默退到了一边。
“想不到余侯还有这样的才干,这些年还真是埋没了他。”皇上叹了一句,永福微微抬头,并不曾出声相应。皇上感慨完了,略了片刻便吩咐道:“去召张国舅来。”
“回皇上,国舅爷就在门外候着呢。”
“他倒是知朕的心思,宣吧~”皇上笑道。
永福亲自去了门外请了张国舅进来。张国舅任吏部尚书加封尚书右仆射,因尚书令年迈鲜少在尚书省露面,张国舅作为尚书右仆射,算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皇上本有意让张国舅任尚书令一职兼吏部尚书,张国舅恐恩宠太过会招来非议力辞,皇上才改任他为尚书右仆射,实际他的权力跟尚书令一样,算得上统领六部的宰相。
余侯的这首奏折交到皇上之前,先由尚书省阅览,再由门下省审议,最后才由中书省上交皇上御览。张国舅看过这道折子后,就跟中书令方舟和侍中王珏打了招呼,让这道折子顺利地到了皇上手中。中书令方舟精诚为国,余侯的折子就算张国舅不打招呼,他也不会拦下;侍中王珏是个知机的,张国舅开了口,他自然答应。张国舅深知皇上看了折子定会找人商议,便一直候在门外,果然,没过多久永福便来相请。
见过礼,张国舅抬头见皇上扬了扬手中的折子笑着问他:“此事,爱卿怎么看?”
“皇上如何看,微臣便如何看。”张国舅淡笑道。
这只老狐狸,皇上暗骂了一声,又问:“以爱卿所见,此事当交于何人之手?”
张国舅不出声,拉了拉袖子,伸出手指朝皇上指了指。皇上轻笑,把奏折置于案上,等着张国舅说明原由。
“此事办得好了,功在千秋;若办得不好,恐怕会惹百姓生怨。所以此事,非安国侯不可。”
因施粥一事,安国侯在百姓间颇有名望,他又是前朝遗臣,若是出事还能用这层身份引开百姓的怨愤。
皇上在还是康王世子的时候,跟余侯有数面之缘,对他印象不差,只是他的身份尴尬,才一起没有启用。如今借了这事,倒正可以试试此人的才干,也免得前朝遗臣私下抱怨难以出头,他这不是给了忠臣出头的机会了吗?既然定了人选,皇上便召余弦德入宫,趁着空档,他与张国舅闲聊几句。
“这余侯不声不响的,倒憋出这么道折子来,前些日子朝堂之上倒不见他说话。”
张国舅在那之前早把此事查了一遍,便说:“听说前天,余侯和程大山在城北见了一面说到了这些。”
“程大山?”皇上沉呤道。
“年前刚生了个儿子,如今总算是后继有人了,听说最近走路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