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不是80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博客的大觉中国等论坛上便不乏80年代思考者的活跃身影。他们明显不同于媒体炒作的“80后”也不同于颜歌、胡坚们的“80后”

    强调这一点不是要用思想代替文学,只是我总觉得“80后”欠缺些什么。拿郭敬明涉嫌抄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来说,其中对民工的嘲笑、对权力的崇拜以及新贵嘴脸,颇令我反感。一名作家,对不同群体应该秉持人格尊重,更进一步的,要用超越性的胸怀包容他们,为他们呼喊。然而这部泛滥成灾的小说,充分表明作者缺少人文关怀、终极关怀。“80后”不缺乏文笔、不缺乏才华、不缺乏人气,而缺乏真思想,缺乏形而上的东西,缺乏理想主义,缺乏超越时代的精神,缺乏对人世苦难的关注。

    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我蓦然想起本雅明写于1933年的经验与贫乏:“还没有任何经验被如此彻底揭穿:战略经验被阵地战揭穿了,经济经验被通货膨胀揭穿了,身体经验被饥饿揭穿了,伦理经验被当权者揭穿了。曾坐着马车去上学的那一代人面对着自由天空下的风景:除了天上的云彩,一切都变了,在这一风景的中央,在毁灭和爆炸的洪流力场中,是微不足道的衰弱人体。”伟大作家能在只字片语间指向你思维的盲区,高屋建瓴地贯通整个历史。

    从60后到70后再到80后,过往经验差不多被揭穿殆尽,用徐友渔先生的话说:“物质条件的变化引起精神文化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引起价值取向的变化。”文学逐渐与政治疏离,与市场如胶似漆,却没有因为和政治说了声拜拜而褪去功利——商业的功利取代了政治的功利,抛掉了政治附庸的紧箍咒,又戴上了商业附庸的紧箍帽。伪理想主义遭到无情解构,理想主义被丢进粪坑,人文精神也祸不单行地忍受嘲讽。伴随商业炒作风起云涌的,正是犬儒主义的兴盛。单纯指责某些人是没有意义的“很没主见、毫无思想的小毛孩”的满天飞,不仅由于体制的某些方面宽松了,也由于某些方面依然禁忌重重。当最能引发新风潮的地方长期作为雷区、禁区,多数人为避免断胳膊断腿,纷纷挤向庸俗。

    因此对80后的未来我表示担忧。摆脱扼杀个性窒息创作的体制,旋即陷入大众传媒的牢笼,找不到自身的定位,作家仍是不独立的。我始终牢记奥威尔在我为何写作里的话:“那种艺术应该与政治无关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作家未必是思想家,但理应具备知识分子情怀。我不否认在知识分子边缘化的今天,希望多数人拥有什么超越时代的理想是侈谈,但应该呼唤这样的作家。要知道,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起源之一,是德雷福斯事件,而当时振臂高呼“我控诉”的,正是法兰西的伟大作家左拉。毋庸置疑,大作家、大作品,才是一个时代文学的精华。相对正确的商业利益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文主义。我们少的,恰是奥威尔所说的广泛意义上的“政治”——“渴望将世界向某个方向推动,改变人们将会去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概念。”

    不触及深层体制的“反叛”是无根的。我不相信过多纠缠于利欲(不仅生活里,也是纸上)的群体,能提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如果真有什么“80后”如果“80后”的内涵和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一样,我想说,我不是“80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