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文写字,还多少通晓些法律,时常帮助当地官府办点事务,有时为不会写字的家乡百姓代写书信等文章,除此之外,教孩子练功习武,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花老大”
时隔不久,花夫人生了个娃儿,哭啼声响亮,是个非常健康的女儿。这年正值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五九五年)。他们为女儿起了个名字叫“木兰”花家院中有棵特别显眼的木兰树,细心照顾得枝叶繁茂,但不知为什么总也不开花。生女儿时这棵树却忽然花开了一树,故给女儿取名花木兰。
木兰健康地成长,父亲教她武艺,父亲所教孩子之中,最优秀的弟子是本主。身体敏捷的本兰,不论是弓还是剑,样样兵器技艺高超,使父亲惊喜不已。这样平静的生活,在木兰十七岁的秋天,往外来的事情结束了。
这年花弧身体欠佳,每天在家中坐坐躺躺。一天,他叫来妻袁氏,沉闷而又镇静地告诉爱妻:
“军牌来啦。”
袁氏一听大感惊愕。“军牌”便是征兵的军令状。花派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即使说没有病在身,这样年纪的人在当时也算老人了,况且,他在战场上负过伤,一只腿行动不便。连这种人,都要被征充军,可见“皇帝征集兵帅三百万间的说法,恐怕不是虚言,袁氏这么想。
“老爷已经为前朝皇帝尽忠报国多年,这次征召竟还不放过咱们?”
则这也是没法儿可想的事,这会儿任任何一家都一定得抓个人去充军,怎么可能单单放过咱们一家呢。”
“能不能花些钱就甭去了?”
“不行,银子给差人吞了,照样给抓去充军。先皇统一天下时,还以为太平盛世到了,结果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也太令人扼腕了!”
拖着老病残纪,到异国去打仗,夫妇俩都已感到今生无缘再见了,就在此时,忽听开门声响起,一位身穿战袍的英姿少年映人花奶的视线。花江心中一惊,心想来抓人送死的,怎么就这么等不得人,不过,再瞧两眼,她便认出了来者的真面目
“你这丫头,干啥扮作这到德行!”花弧叱道。
穿着当年花江当千夫长时穿过的盔甲,站在面前的,正是自己的女儿。白里透红的脸蛋、挺直的鼻梁上一双大眼睛,花弧最引以为做的女儿木兰说道:
“爹,您瞧如何?像一个上过战场的勇士吧!”
“喝!瞧你,你爹当年当千夫长时,率领万骑的将军也都见过了,恐怕便是兰陵王,也比不上咱们家女儿!”
花弧说的兰陵王是四十年前死去的一位武将,南北朝时代的北齐皇族,不但容貌秀美,而且英勇善战,后来被他的君主毒死的悲剧英雄。
不是双亲们向女儿,十七岁的木兰身穿战袍,看来果然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不过,你是女孩儿家,样貌英挺亦是无用,快快,快去更衣。”父亲说。
“我不脱。”木兰回答。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花弧皱紧了眉头,仰首不发一言。
“我要替爹充军去打仗。”木兰这若无其事的一句话,仿若在花弧和袁氏头上打下一记闷雷。
父亲听后哑口无声;母亲听了好容易才把气喘匀,指责女儿不懂事:
“木兰,你是个黄花儿大闺女,怎么能充军杀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至少我比爹爹年轻,手脚灵活些吧?”木兰这样的说同时,拔出腰间配剑,迅捷圆滑地演练了一套从父亲那儿学到的剑技,然后作了一个收式,恭恭敬敬地向双亲一礼说道:
“就算爹娘想阻止,亦已迟了。女儿已到政司去替爹爹接了令,改扮为长子替多病的爹充军的事已经定了。”
木兰为了避免双亲再多作阻止,因此扯了这个谎。
“有活将军的前例,爸爸对女儿讲的事自个儿忘了,女儿倒还没忘呢!”
木兰的答话,更使得花弧无言以答。潘将军亦是一位巾帼英雄,她生在比当时早一百年的北魏,她丈夫叫杨大眼,是北魏很有名的大将,疼爱士兵,战场上是勇敢善战的长胜将军,而他身边总是接着的妻子潘氏,也甚受士兵拥戴。花弧以前对木兰讲过她的故事。兰陵王的故事也是一样,英雄事迹是南北朝时期百姓传颂的佳话,对当时人们鼓舞很大。
花江先前提到兰陵王,这回本主抬出潘将军,令父亲无言以对。
双亲和本兰三个人几乎谈了一夜,结果父母不得不让步,因为隋朝举国上下动员远征,一个家庭必需要有一人以上去充军,这是无法逃过的。
第二天,木兰女扮男装,来到征兵的县衙、应征的人都排成一行,等待征兵官的核查,前面的人不时传出怨叹之声,逐渐轮到了木兰。
“你以长子的身份替户主充军,行吗?”
“你多大年纪了?”役吏问木兰。
“十七了。”木兰答。
“啊,满十五岁就成,明天中午再来一趟,你会骑马吗?”役吏又问。
“会骑。”木兰回答。
“好了,你当上骑兵了。马吗,走着去琢郡,到了那儿会发给你的。”征兵官吏边说边拿起笔,又问了木兰的姓名。
“我姓花,叫本兰,字子英。”本兰说。
“木兰,好名字,听起来倒像是个孝敬父母的名字,今后加把劲干吧广
官吏说的这些话令人搞不清楚是激励还是嘲讽。然后,他把木兰的情况记录下来,又把身份证换成了充军证明递与木兰,最后补充说:
“不能把充军证明遗失,丢失了到了球郡就领不到马匹和口粮了。要乖乖地到达一千五百里外的球郡,中途逃走的话,就要再抓你年老的父亲去充军。”
和本兰一起应征,同住一个县的共有八十多人,其中年纪大的人被推为领头,由他带领踏上了去琢郡的旅途。从深郡到前线还将有遥远的路程,眼下仅仅是长途跋涉的开始。
iv
徒步到深郡需要四十多天。乘运河上的船去积郡最方便,不过当时水路人满为患,船只航行不畅,也只好走陆路。木兰与同乡伙伴一行八十几人,沿大运河走村串巷,一直朝北走。途中遇上应征北上的士兵,时而分道。然而,不论从那里来的士兵,目的地都是源郡,听说从蜀中来从军的人已经走了一百多天,因为说的是地方话,相互之间很难听得懂。应征者一路食宿相互照顾,不过大部队经过的村落,村子里的米、肉都被吃得一干二净。路上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麦粥越来越稀,这不得不使木兰感到前途险恶。
一路上传出这样的话:“先别说出征以后会如何,人恐怕还不到深郡就死了。”
但是,不论怎样,也要活着到达琢郡,因为若没在骑兵册上注上名字,就被视为逃兵,家乡的亲人将会受到惩罚。虽然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走的人仍时有所见,他们大多数没逃很远,就结成团伙,成为山贼。他们肆意掠夺运输中的军用粮草,倘若被朝廷官军抓到,就会被处以酷刑。木兰在途多次看到路旁被处死的尸体。虽然很想替他们殓骨,但她已无暇多考虑别人的命运。木兰心里只想两件事:第一是要活着到达深郡,第二是不让人知道自己是女子。为了这两件事,无论如何她都会尽力的。
越向北走,水愈难弄到,时常连脸都不能洗,灰尘满面令人难以忍受。不过,可以我此掩盖女性柔嫩的皮肤倒是件好事。
在黄柯南岸乘船到北岸要等好几天,木兰与贺廷玉最初相识就是在这。
贺廷玉十九岁,也是替年老多病的父亲充军的,这在当时并不稀奇,征集全国的七分之一的男人,哪儿有那么多男子,所以相同的情况不少。一个家庭中抓出一人的还是幸运的,父子一齐出征,兄弟并肩上阵的人家也不少。从长安到洛阳,从四川到太原,应征的士兵分路向琢郡集结。当临近啄郡时,北上应征士兵中的逃脱者也越来越少了,从军的队列人数变得越来越强大。清晨,队列只有千人,到中午就增加到近万人,到了夜间,能聚成十几万人的队伍,他们在路旁安营扎寨,营火不绝。
旅途的最后十几天,木兰与贺廷工一直并肩而行,贺廷玉一路帮助身材矮小的木兰拿行李找吃的。木兰对贺廷玉也很信任,她知道他并没看出自己的身份,而是发自纯粹的友谊。
杨帝在远征高丽时,隋朝名将几乎全都参加了,他们是:
宇文述、来护儿、李景、薛世雄、杨义臣、鱼惧罗、麦铁杖。樊子盖、史样、卫玄、王辨、角斗斯万善、鹿愿、范贵、冯孝慈、周法尚、王仁恭、吐万绪、赵才。虽说失去了创业的宿将——韩擒虎。贺若迅、达奚长等人,仍然称得上阵容强大。
来护儿,出生在江南水乡,擅长水战,远征中被杨帝任命为水师都督(相当今日的舰队总司令),他率三百只战船以山东半岛出发,横穿黄海直捣高丽国都城一一平壤。
来护儿有三个已经成人的儿子,兄弟三人作为幕僚辅助父亲参战。最小的儿子叫来整,特别勇敢聪敏。备地造反的贼军都称“唯俱来六郎”来六郎是“来家排行老六”的意思。
杨帝尚未到达球郡,右光禄大夫兼左诩卫将军元寿突然病故,享年六十三岁,这在当时并不算短寿,但这是远征开始前用失去的第一员大将,在杨帝的豪情壮志上点上了一抹陰影。
而后,汤帝说:“文升年纪大了,也要多保重。”
文升是大将卫玄的字。他不论是当大臣还是任将军时,都功绩卓着、战功显赫。这员大将已经七十三岁,在当时早已是古稀的年纪。皇帝的关怀之言使老将军深受感动,也因此认为,杨帝其实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只是感情起伏很大,生起气来不加控制罢了。在朝廷这种事卫玄看到很多次,目前,老将军对皇帝还是十分尊重的。
木兰到达深郡之后,顺利地在骑兵部队注了册,领到盔甲、马匹、粮食。故乡同行而来的老乡,一到球郡就分发到各个部队工。不知何故,木兰和贺廷玉分到同一个部队,相处时间不长,两人却成为难得的知己。在领马的过程中,见到一位骑着马,说话使人轰耳欲聋的人。
“听这嗓子,一定是鱼将军。”贺廷玉笑着对木兰说。
鱼惧罗是隋朝一员猛将,他说话声音大出了名,不单声音大,声音还传得远,据说离他数百步之外部能听到他讲话的声音。
津郡一时之间,成了文武百官、天下名人集合之地。木兰和贺廷玉牵着领到的战马,穿过混杂的人群,走过尘土飞扬的街巷。有了马,今后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连马的饲养也必须伤神了。
一群骑马的人从他俩前经过,领头的人穿官服并没配带盔甲,这人比随从的士兵个头高大,威风凛凛,美髯垂胸。
“这位官人是谁呀?”贺廷玉好奇地问身边的人。
“什么,连他都不知道?这位是楚国公杨礼部。”
杨礼部即礼部尚书畅玄感。他虽然姓杨,但和隋皇室并不用同家族,是少数的名门之主。
“像你这小娃儿啊,杨礼部只消用左手的小指头,就能把你给按个稀巴烂。
说话的人看着木兰笑,木兰自己心中也这么想,所以没有反驳。
“他便是被称为楚霸王项羽再世的人”颇有感慨的贺廷玉前南自语地说道。
杨玄感在当时武艺高强,无人能比,是名满天下的大将。平定内乱,多次讨伐外敌,他骑着战马,舞动长矛英勇前进,敌兵闻风丧胆,四处逃散。其父杨素,在杨帝排挤他哥哥自己当皇帝过程中是有功的人物,深受损帝的信任,但他总觉得自己功高无比,十分傲慢,逐渐杨帝对他不满,杨素在大业二年(公元六o六年)死去。
“人们说他死得正是时候,免得皇帝被激得灭他九族。”
讲这番话的人是一个办理新兵登记的人,说完话匆匆离去,看上去是个下级文官。
被认为武艺高超无人能比的杨玄感,这回远征并没彼任命为先锋,仅负责当后方补给的工作。反正朝廷高高在上,皇帝大臣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和木兰、贺廷玉没有多大关系。
在当时,把主管国政中枢的大臣称作“王贵”他们是左光禄大夫——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达、黄门侍郎一一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诗郎一一虞世基,他们都驻扎在扬帝的大本营之中。在皇帝出征时,汤帝不单把军队派到了琢郡,整个朝廷也搬到了琢郡,其中有文官,也有带来的后官嫔妃。杨帝行军途中执行公务,荒滢的生活一天也不中断,在尘土飞扬的荒野上,士兵战马旁,装饰华丽的女眷马车,宦官们来来往往。朝廷办事机构都集中到啄郡来了,临时连起的房屋、办公的事务所、士兵宿营地在琢郡处处可见。
在一年之全军整编完毕。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的征远大将军纪成十二个军,分别称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各军的主力是步兵。骑兵总人数为四万八千人,平均分配到各军,每军四千名骑兵。然后把每军的骑兵再组成一支骑兵队,十个骑兵队为一团。步兵每百人组成一个队,二十个步兵队叫一团。每个团的战以盔甲色彩不同,部队要添置很多盔甲,仅仅这项就需不少的军费。场帝并不把这些开支当回事,奢侈惯了的天子对军费小器怎么成!
杨帝健步登上阅兵楼台,心满意足地俯视台下,并回过头看着紧跟其后的宇文述;他心情舒畅地笑了。
“纂看,天子眼下的壮观军阵以前有过吗?秦始皇、汉武帝也未曾亲身统帅过这样的百万大军。”
“诚如陛下所言。”
字文述恭恭敬敬地答道。跟随其后的三个儿子毕恭毕敬地向场帝施礼,感谢天子的大恩大德。楼台上站着的人,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六年后在离琢郡一千六百里的江都,切市被宇文述的儿子杀死,在五十岁结束了皇帝的生涯。现在,切市正沉醉于统帅着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军队的狂喜之中。
大业八年,壬申年(公元六一二年)正月初三拂晓,古今未曾有的千军万马开始从琢郡向辽河方向进发,具体地说,这天出发的是第一军,此后每天出发一个军,摆开每军间隔四十里的阵势前进。
杨帝在楼台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第一军出征。以“王贵”为首的文武大臣也在身后观阵,皇后、宠妃们都在座。皇后姓萧,在格统一全国之前有个梁国,皇后就这个国家国王的女儿,她才貌双全,滢乱无比的杨帝一眼就看中了她,娶她为正室。阅兵开始,扬帝的大手一挥,楼台下层的鼓乐手们鼓竺高奏,号令连声响起,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军旗迎风招展,数万战马嘶鸣,气壮山河。
一百十三万的征辽大军,身穿战袍雄纠纠地启程了。初春的阳光,照射在将士们的盔甲上,反射出银光的海洋,晃眼的光芒刺着楼台上女官的眼睛,使她们发出尖叫,连扬帝也无可奈何地抬起一支手来遮挡这耀眼的光芒。
此时的木兰,对杨帝说来仅仅是百万大军中的一名小卒。木兰战袍上的盔甲银光闪闪,她轻轻地扣打着马的脖颈,并把视线投向楼台
木兰对地位没有更多的奢求,只想能活着回到家乡也就心满意足了。她骑着战马精神抖擞地走过山海关,只看到眼前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情绪高昂,全没想到战争的惨烈。此时的木兰,仍然只是个母亲口中的黄花儿大闺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