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军围攻北京时,北京城中大多数是支持闯军的,而不是支持明军。
现在闯军暴露了罪恶行径,百姓就怀念起明军了,这让西门轻风想要嘲讽几句,但是这打更老人痛哭流涕,也不好忍心嘲讽。
不过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随着明军的败退,闯军的进入京城,民心从有到无,这就说明,对明军来说,北方百姓的民心还是可用的。
西门轻风不再多说,身体瞬间消失在黑夜中。
城墙上的守军有不少,悄无声息的攀爬上城墙,西门躲过巡逻的士兵,成功的翻越城墙,到达城外。
找到打更人说的区域,地上依稀还可以看到暗紫色已经干涸的鲜血。
西门轻风在这个区域搜寻了一遍,在城墙处终于发现了异常:“这些土还是新的,看着痕迹和覆盖的范围,能容纳一人通过,而且开在城墙角,莫非是地道?”
西门又重新返回那处小院,果然在一个房间隐蔽的床底下发现了被填埋的地道。
“他们应该是通过这出地道出去,然后在城外遇到了敌人,被斩杀……可是,老头只说有二十二具尸体,那么还有一个,应该是逃跑了!”西门轻风分析的说道。
“这一人到哪里去了?”西门轻风皱着眉头疑惑的沉思道。
眼看着天已经快要微微亮了,西门轻风不敢再久留,若是在停留,定会被人发现。
回到驿馆,驿馆中的驿卒并没有发现西门离开过,趁着李自成的登极大典,还有一段时间,西门闭着眼睛盘着退在床上调息起来。
四月二十八日,李自成的登极大典在北京举行。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禁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大顺朝开国时候的特别规定,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员,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这群北京降臣本来不想前来,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门,又无处可躲,便不得不前来了。他们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吴三桂一到会大祸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时候,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换眼色。从西安来的降臣,自认为从“龙”在先,家在长安,退回关中,富贵仍在,虽然心中为战事担忧,却神色比较镇静,有人还因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西门轻风没有在群臣中,只是由太监引导着在一旁观看,毕竟他身份之是一名小卒,而李自成让他参加登基大典的原因,无非是让体现下自己大顺朝的国威,然后让西门轻风带着大顺国皇帝李自成在北京再一次登基,成正统的消息。
这是和示威的性质差不多。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
王长顺穿着御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队中,忽然想到当年他赶牲口的时候,在旷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这么响。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三声火铳,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在李自成东征之前研究登极大典的朝仪的时候已经定下了。当时陕西籍的武将们希望在皇上登极时放三眼铳,放鞭炮。他们说:“乡下办喜事,都要有三眼铳,有鞭炮。皇上登极,应该更加威武,更加热闹,岂可不放三眼铳,不放鞭炮?”这当然不合朝仪。礼政府尚书巩焴只好求首相牛金星决定。牛金星不赞成放三眼铳和鞭炮,但也不敢违背陕西武将们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刘宗敏一起进宫来议事,当面向李自成请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刘宗敏。
刘宗敏说: “前朝没有的,我们来个新兴吧。如今还在马上打天下,应该与太平时候不同。这一次要放三眼铳,要放‘万字头’的大鞭炮,下不为例好了。”
李自成笑着点点头。于是今天的登极大典就有了三眼铳和“万字头”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恭请皇上起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