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五华山宫殿,而且还拥有先朝沐国公的七万亩庄园,享尽人间之极荣华宝贵,王爷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吴三桂微有悼容:“对本藩,你知道的不少。”

    “既然来见王爷,来劝王爷,对王爷当然要有所知。”

    吴三桂随即转趋平静:“由此,你可以知道,本藩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我所有汉族世胄,先朝遗民。”

    他还是一口咬定。

    不过,照理说,吴三桂他这么说,似乎可信。

    李诗目光一凝:“这么说,王爷是一定要起兵!”

    “那是当然,本藩说过,任何人无法动摇,任何人无法改变。”

    “王爷可知道,倘若劝阻不成,草民打算怎么做么?”

    “你打算怎么做?”

    不知道吴三桂是否知道,不过他表现得很平静。

    或许,吴三桂他知道,可是对一个统百万雄师,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他来说,根本没把这种阵仗放在眼里。

    “草民不敢隐瞒,倘若劝阻王爷不成,草民打算刺杀王爷。”

    吴应骐勃然色变,立即上前三步,挡在李诗跟吴三桂之间。

    吴三桂仰天大笑,声震屋宇:“不要这么经不起事,让人笑话,闪开!”

    吴应骐还真听话,一躬身,退向一旁,但他仍然目光炯炯,监视着李诗。

    吴三桂道:“李诗,你把‘平西王府’当成了什么地方?”

    “草民知道‘平西王府’禁卫森严,但平民认为,‘平西王府’总不及禁宫大内。”

    “是么?”

    “王爷以为呢?”

    “你试试看就知道了。”

    “草民正有此意!”

    吴应骐一扬手,不只是十六名护卫的十六把钢刀一起出了鞘,连那两名贴身护卫的佩刀,也都掣在了手中。

    但是吴三桂依然很平静:“你这个打算,吴应熊知道不知道?”

    “吴额驸不知道。”

    “那他还情有可原,李诗!”

    “王爷!”

    “本藩爱惜你是个人才,要你投效我‘平西王府’,你定然不肯。”

    “王爷没有说错。”

    “那么本藩退而求其次,要你打消这个念头,快快离开我‘平西王府’回京去。”

    “王爷是怕伤了草民?”

    “不错,本藩会为少一个人才而痛惜。”

    “多谢王爷,王爷不必痛惜,草民或许刺杀不了王爷。但自信自保有余,绝对可以全身而退。”

    “李诗,你太自负了。”

    “草民从来不敢自负!”

    “好!”吴三桂猛点头:“那你就试试。”

    他那里话声方落,十六名护卫闪身扑击,十六把钢刀一起挥向李诗。

    李诗探手人怀,寒光暴闪,宝匕出鞘,只听一阵金铁交呜声,十六把钢刀有的脱手飞去,有的思两截,十六名护卫骇然暴退。

    李诗宝匕立胸,凝立不动,威态慑人。

    吴应骐脸色大变。

    吴三桂白着脸站起:“李诗,你让本藩越发爱才。”

    “谢谢王爷厚爱,草民心领。”

    两名贴身护卫突然越过吴三桂,疾扑李诗。

    李诗宝匕再挥,轻喝:“我不伤无辜,闪开!”

    两名贴身护卫真听话,一起踉跄斜斜退后,掌中,刀只剩了一半。

    刹时,吴三桂身边没人了。

    吴应骐大惊,他刚要动。

    李诗比他快太多了,跨步而上,锋利的匕首尖正抵在吴三桂的喉头:

    “王爷,怎么样?”

    吴应骐心胆欲裂:“李诗!”

    叫声中,他就要扑上。

    李诗道:“将军不怕溅一身血?”

    吴应骐硬生生刹住扑势:“李诗,你不能!”

    “那就要看王爷了!”李诗道。

    “李诗……”吴三桂的喉头动了一下。

    “王爷,现在改变心意还来得及。”

    忽所一个中气十足的苍劲话声传了过来:“他不是本藩,你叫他改变什么心意?”

    循声望,屏风后又转出一个锦袍老者,身躯比“吴三桂”高大、浓眉虎目,威仪也更慑人,而且另有一股逼人的阴鸷之气。

    随着这锦袍老者出现的,是身边更多的护卫,还有从门外涌进来的,黑压压一片的兵勇。

    吴应骐急忙退了开去:“李诗,你上当了。”

    李诗很平静,望“吴三桂”:“怎么,你不是平西王?”

    “吴三桂”道:“不是!”

    “谁才是真正的平西王?”

    后来那锦袍老者冷冷道:“本藩在此!”

    李诗抬眼望了过去:“没想到堂堂的平西王也会施诈!”

    “你知什么,兵不厌诈,本藩知道有你来见,哪有不预作准备的道理!”

    “也好,既然真正的平西王已经现身,草民愿意听听王爷自己怎么说!”

    “他怎么说的,就是本藩叫他怎么说的。”

    “王爷还是不听劝!”

    “任何人也休想让本藩改变心意,你要是个聪明人,你就不该来这一趟。”

    “那么王爷现在打算拿草民怎么样,是不是也愿意放草民回京?”

    “这是本藩唯一心意跟他不一样的地方。”

    “王爷打算杀草民?”

    “你是本藩唯一的障碍,今天不杀你,后患无穷。”

    “既然这样,草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王爷就下令吧!”

    “本藩绝不会迟疑。”

    吴三桂就要抬手。

    背后一名护卫突然上前,钢刀架在他脖子上:“你迟了一步!”

    明明是个须眉男子,却是女子声音。

    这声音,听得李诗心头猛震。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立时震惊了全场,可是却没一个人敢动。

    吴三桂还真保持镇定:“你是什么人?”

    “李诗的朋友。”

    “你好能耐。”

    “夸奖了,走过去!”

    在那名护卫的胁迫下,吴三桂乖乖的走向李诗,很乖的到了李诗面前。

    如今面对面,李诗清楚的看到,那名护卫,不是姑娘罗梅影乔妆改扮是谁。

    她道:“抱歉,现在应该是必要的时候。”

    “谢谢!”

    “我不怪我就行了。”

    “我那能那么不知好歹。”

    “现在我把吴三桂交给你了。”

    “这一位是准?”

    “平西王麾下第一战将马宝。”

    “失敬!”

    李诗转过匕首,抵住了吴三桂。

    “这位马将军也不能放。”

    罗梅影的钢刀已到了马宝肩上。

    眼下“平西王府”的人这么多,却只有眼睁睁看着李诗跟罗梅影两个人挟持着吴三桂跟马宝,没一个人敢动。

    只听李诗道:“王爷,现在主客易位,你杀不了草民了。”

    “本藩杀不了你了,难道你就真能杀本藩?”

    “我们知道,多谢王爷。”

    “既然这样,本藩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草民敢情王爷最后三思!”

    “李诗,你所以千里迢迢,从京里来到云贵,劝阻本藩起兵,甚至要刺杀本藩,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相信本藩是为匡复,而是认为本藩是为一己之私,是不是?”

    “事实如此,草民不愿否认!”

    “倘若本藩能让你相信,本藩确是为匡复,而不是为一己之私,又如何?”

    “不错!”

    李诗毫不犹豫,肃然道:“倘若王爷真能让草民相信,王爷确是为匡复,而不是为一己之私,草民绝不敢再对王爷不敬,立即收手不再管这件事。”

    “好!”吴三桂微点头,脸上居然泛现了笑意:“听你这么说,本藩也相信,你还不失为一个汉族世胄,先朝遗民……”

    一顿,扬声:“有请殿下。”

    随着屏风后有人传呼:“王爷有请殿下。”

    殿下?这是谁?那里来的殿下?

    李诗感到诧异,望罗梅影,那知罗梅影也正以诧异目光望他,晕然,姑娘也不知道。

    就这一转眼工夫,屏风后响起了步履声,由远而近。

    随着这阵步履声,屏风后转过两个人来。

    这两个人,一个是位一身锦袍的白面书生,一个是位身着儒服的白发老人。

    白面书生年约卅余,文质彬彬,但长眉风目,有一种雍容华贵气度。

    白发老人看上去有六十多,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世故,精明干练人物。

    这两位人一出现,吴三桂立即道:“罪臣吴三桂,率所属见过殿下。”

    他居然不顾宝七抵住要害,转过去恭谨躬身。

    吴三桂这一施礼,马宝、吴应骐,及在场护卫、兵勇,都恭谨施下礼去。

    白面书生人目眼下情景,微微一怔:“吴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吴三桂一点也没有隐瞒,当即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静静听毕,白面书生惊声道:“有这种事……”

    他抬眼望李诗:“两位义士误会了,我可以证明,吴将军起兵确是为匡复,不是为一己之私。”

    李诗道:“阁下可以证明,敢问……”

    白发老人道:“这位姓朱,朱三太子。”

    罗梅影道:“朱三太子?”

    白面书生道:“我叫朱慈炯,先皇帝的第三子,周皇后所生,当年狡虏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吴将军深悔拒虎进狼之非,正当他准备反戈北指的时候,他遇见了我,当时我才十三岁,吴将军他只好避居僻壤,养晦待时,选时练兵,密图恢复……”

    白发老人接着道:“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定在甲寅年正月元旦,恭奉太子祭告天地,敬登大宝,建元周咨,国号仍然大明。”

    吴三桂道:“到了那一天,我要恢复我大明衣冠,率众先祭永历爷,然后发布檄文兴明讨虏,李涛,如今你信电不信?”

    罗梅影递了一个眼色过来。

    李涛会意:道:“请恕草民不敬,奉三殴下兴明’讨虏,恐怕不是单凭这样就能取信于天下的。”

    白面书生道:“那当然。崇浈十六年,我一十二岁.受封为定王,两位看看这个。”

    他从怀中取出一方小印,托在掌下。

    看得出来,那是一颗银印。

    白发老人双手接过来,走到李诗,罗梅影近前,又双手举印向二人:“两位请看。”

    银印不大,篆刻的小字当然也大不到那儿去。

    可是李诗、罗梅影都看见了,那是“敕封定亲王”几个小字。

    罗梅影的目光又投向李诗。

    李诗道:“老人家请回。”

    白发老人捧着银印走了回去,双手递还给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接了银印又藏回怀中,道:“两位义士以为如何?”

    李诗道:“吴将军为什么不早说?”

    “时机未成熟。”吴三桂道:“我若早说,如何还能养晦待时,选时练兵,密图恢复?”

    “将军认为现在时机成熟了?”

    “满虏皇帝要削三藩、我要是不抢先一步,一旦失去乒印如何起事。”

    “怎么说,宫里要削三藩?”

    “不错。”

    “将军是怎么知道的。”

    “吴应沛传递的消息。”

    吴应熊却没有告诉李诗。

    宫里也没眼李诗提起过。

    “三殿下就在这‘平西王府’这么多年。”

    “五华山宫殿,再加上沐国公的七万亩庄园,藏一个人还不容易。”

    “李爵不敢再对将军不敬!”

    李诗收起了宝匕。

    罗梅影也垂下了钢刀,但是她并没有把钢刀人鞘,道:

    “不知道将军说的,现在还算不算数?”

    吴三桂道:“女义士何指?”

    “让草民二人尽快离开‘平西王府’,回到京里去。”

    “我想留下两位。”

    梅影手中钢刀微动。

    “放走两位这种奇才,实在可惜,两位既是我汉族世胄,先朝遗民。何不留下共襄盛举。”

    罗梅影手中的钢刀不动了。

    白面书生道:“是呀!要是两位肯留下来,我会以国土之礼待两位。”

    “多谢三殿下跟吴将军厚爱。”李诗道:“草民二人都有非走不可的理由。”

    白面书生道:“可愿说说义士的理由?”

    “草民对清主有许诺在先。”

    “两位义士都是重信诺的人物,既如此,咱们不久之后在北京城见。”

    不久之后“北京城”见?李诗他许诺卫护小皇帝十年,真要是有那一天,他怎么办?

    李诗欲言又止。

    罗梅影知道他,把话接了过去:“吴将军,草民二人是不是可以走了?”

    吴三桂道:’两位义士随时可以走。”

    李诗、罗梅影一起向白面书生躬身:“草民告辞。”

    白面书生道:“我要谢谢两位。”

    李诗、罗梅影微一怔。

    “两位为我汉族世胄,先朝遗民保留了希望。”

    李诗、罗梅影懂了。

    李诗道:“倒是草民二人该谢谢殿下以及时现身,没有让草民二人铸成大错,成为千古罪人。”

    “两位义士言重了,我送两位出去。”

    “万万不可.草民等当不起。”

    “两位都是国土一流,怎么说我都该送两位。”

    李诗还待再说。

    白面书生已然抬了手:“两位请。”

    李诗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有道:“草民二人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他跟罗梅影双双向外行去。

    白面书生与白发老人送了出去。

    白面书生这一送,吴三桂、马宝、吴应骐,当然得跟随在后。

    里头的人忙退向两旁,让出一条出门路。

    出来再看,真的,外头也围上了,围得水泄不通,而且弓上弦、刀出鞘。

    照这情形看,李诗、罗梅影固然不难全身而退,但是要全身而退,恐怕得费上一番手脚。

    吴尖骐从后越前,挥手大喝:“让开。”

    那黑压压的一片潮水似的,很快的退向两边,让出了一条路。

    李诗微欠身:“谢谢将军。”

    吴应骐欠身答礼:“好说。”

    李诗没再说什么,与罗梅影往前行去。

    白面书生带着白发老人、吴三桂、马宝、吴应骐等在后送行,所到之处,众兵恭谨行礼。

    此刻的“平西王府”大门,已经是中间大开,站门的两边肃立。

    出了大门,李诗、罗格影回身道:“三殿下,吴将军请留步。”

    白面书生、吴三桂等停住。

    白面书生道:“那我就不送了,两位好走。”

    “谢谢殿下。”

    “希望我们能很快的在京里见面。”

    李诗什么都不好说,只有应了一声:“是!”

    “两位没有坐骑代步,我送两位两匹健骑。”

    “谢谢殿下,草民二人有马匹寄放客栈。”

    “那就好。”

    “事民二人告辞。”

    李诗、罗梅影再次告辞,一躬身,回身行去。

    白面书生没再说什么,带着吴三桂等立望,一直望到李诗、罗梅影不见。

    扫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