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说过的一句话,后悔的说道:“太后是说过听别人讲起地,不过很可惜朕没有问她那人是谁。不过那人为什么亲自向朕推荐那个洋人,而要通过太后呢?”
唐伯虎道:“也许那人怕您多疑,也许他想通过太后把握更大一些,又或者他另有苦衷,臣不敢揣测,皇上,您还是去一趟吧,一切自有分晓。”
“哼,朕难道是他们想象地那种人吗?也罢,就听你的,看看再说。”朱玉刚气呼呼地作了决定。
第二天,朱玉刚上完早朝回到御书房,刚拿起书本不久,太后就派人来请他了。朱玉刚于是丢下书本,就随那传话的小太监来到了慈宁宫。
朱玉刚一进宫,就左右张望却只见太后一人站在那儿,并没有什么洋人。他不由得感到一丝疑惑,就问道:“母后,您所说的洋人呢?”
太后听到说话,慢慢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皇上对那个洋人很感兴趣嘛,你放心好了,他很快就到了。”
太后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禀太后,洋使到。”
太后听了打趣道:“你看,正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太后说完朝着外面大声道“让他进来!”
朱玉刚朝着门口,张大了眼睛,不一会儿,就传来了一个沉重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头发卷曲,粽褐色皮肤的洋人出现在了门口,他在门口时稍稍停了一下,然后张眼朝里一望,又急忙跑进来分别给朱玉刚和太后请安。
当他来到朱玉刚跟前时,朱玉刚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和比利长得倒有点相象,也许这洋人的长相都没有什么特色吧,不知此人又来自哪里,会些什么,他的底细又是如何的?朱玉刚在没弄清楚他的背景之前,哪敢把如此重要的事托付给他呀!
“你来自哪里?为何会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啊?”朱玉刚简单的问了个问题。
“回皇帝陛下,我来自葡萄牙,到中国来是做珠宝生意的,在贵国已经很多年了。”让朱玉刚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洋人汉语说得非常好,比起比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玉刚惊讶的望了他一眼,赞道:“你的汉语说的很流利啊,是跟谁学的呀?”
“回陛下,我并没有跟谁学过,只是在贵国呆久了,接触的都是汉人,所以自然就会了。”洋人说的话倒也是实情。
“你除了在京城呆过,还去过别的地方吗?”朱玉刚有意无意的问道。
洋人一愣,太后忙提醒道:“皇上的意思是问你有没有出过海?”
朱玉刚心中恼火太后的无端提醒,但脸上却不好表现出来,那洋人经提醒,马上领悟,说道:“我去过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因为经商的缘故,所以也经由那儿出过海,去过很多地方,对当地的民情多有了解,皇上如果想知道的话,我可以如数相告。”
朱玉刚听到这儿就明白了洋人的用意,他必定是想来参加海国图志的编纂工作,可是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作为一个商人,他看重的肯定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可是朱玉刚看不出来他所图的是什么。
“如果朕让你将有关航海的一切有关事项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尽管提出来。”朱玉刚想看看他的真面目。
“陛下,我什么都不需要,这次我自告奋勇的来帮皇上完成此项工作,一是因为个人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就对航海非常感兴趣,所以想在大明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也想为加深两国间的友谊和促进两国间的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人人都能献出自己的力量来,那么贵国和我国就一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的。”洋人的口才非常不错,说得冠冕堂皇。
朱玉刚心里才不相信他说的话呢,不过他的话中却挑不出丝毫破绽来,朱玉刚有点动心了,听他所说,条件并不差,现在比利不见踪影,总不能把这项工作无限期拖下去吧,反正都是洋人,用谁都是一样,只要他能完成工作就行了。相信他即使有什么心思也瞒不过众人的眼睛的。想到此处,朱玉刚说道:“朕命你从明天开始专职编纂航海图志,朝廷会有专门的俸禄给你。”
那洋人露出了欣喜的神色,朱玉刚忽然想到还没问他的名字呢,于是淡淡的问道:“说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叫火者亚三。”洋人忙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