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坛上的文章大都是转贴,或几经转贴。读者既不能确定发帖者就是原创者,也很难了解网络作者的真实身份——这却是人们敢于发表真知灼见的最大原因。有时,某条新闻或某篇文章后的简短跟帖使我击节赞叹,或者仰天大笑。我欣赏写者的思考、敏锐、幽默或大胆,又遗憾不能知道他们是谁。所以,无法在此列举给我启发者的姓名,只能对那些隐名埋姓的原创者表示感谢和歉意,对转贴者的劳动表示感谢。

    自孔子以降,私人著述在中国蔚然成风。但进入20世纪之后,思想禁锢之严厉前所未有,只是到了近些年才有些松动。对于个人,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本书仍然有些艰难。从2003年开始,这本书断断续续地写了近6年,其中真正用来写作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3年。其余的时间或为琐事、或为口而奔波,有时一年多没有写过一个字——这样的时候有过两次。虽然我经常可以心不在焉地同时做两三件事情,但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却必须专心才可以写出东西,不能过于为第二天的柴米油盐发愁。一旦因事中断写作,往往需要重新酝酿好几天才能够接上原来的思路。因此,处于良好状态的时候不多,整个写作过程的效率很低。

    书中许多引文出自出版时间较近的书籍,引用了时间较近的新闻事件,但这不代表我最初写那一段文字的日期也较近,而很可能是我把新的想法、新的资料加进原有的文字中去了。读书如同堆劈柴,也是“后来居上”另外,拖延并非完全没有好处。好处之一是可以使用许多新的资料,或者早已有之的、但作者新近才知道的观点和资料。如果知识和见识能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而且减少了一点愚昧,也算在人生岁月无可奈何逝去之时的一个慰藉吧。但无论用多长时间学习,孤陋寡闻都不可避免,有待于大方者指正。

    二、致谢和免责

    首先感谢我的弟弟。他一直照顾年迈的父母,使我免去许多后顾之忧。我常年漂泊在外,生活无着。如果没有弟弟留在家乡,我真不知道如何能够照应父母。尽管他们一再表示一切都很好,不需要我操心,但我也知道,他们生病的时候从来都瞒着我,就像我瞒着他们一样。

    本书的写作过程难免有些艰辛,今天回首甚至觉得有些不堪。不过,幸运的是,虽然有时快一些,有时慢一些,但我从来都不缺少想法,或对想法不能确定。写作一直都比较顺利,从来没有遇到难过的坎。最大的艰辛不在写作本身,而是把想法和论据记下来的时间太久,长时期支付体力和精力的消耗。我本来不是一个有耐性的人,真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或许冥冥之中有力量在引导和鼓励我吧。当然,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关心和期待,也是我能够完成这本书的一个原因,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不过,我只与少数几位朋友大略说起过一些粗浅的想法,而且大多是比较早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刚开始写这本书,我自己都不知道最后会写成什么样子。朋友对我的关心是出于友谊和信任,不表明他们支持我的观点和立场。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关心的是我本人(主要是表现不佳的健康和财务状况),而不是我在写的东西。当然,有几位朋友相信我的能力,他们说过我的书一定会很出色。但他们的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听我多闲谈几句,而我也很少有这样的兴致。我曾经为周围无人切磋而略感遗憾,也曾经为长期独居陋室而稍感孤寂。如果不是因为这两点,本书或许可以写得更好、更快一些。不管怎样,现在终于写完了。我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谋生口去也。

    感谢杨宁、黄蔚、金鸥、杨锐、王跃华、夏志伟、王子哲、高菁等朋友以及曾经的家人。他(她)们都热情地说过“你如果需要钱,请告诉我”这样的话。名字的顺序以我记忆中他(她)们说这话的时间先后为依据。感谢侯奕萌、潘莉、蒋卫国热心帮助我联系出版事宜。他们还推荐零工给我。有了他们的承诺和实际帮助,我知道在写完最后一个字之前总会有一碗饭吃,因此略微安心了一点。毫无疑问,书中所有内容一概由我本人负完全责任,其他任何人都不承担任何责任(编辑例外,他要承担放过我的错字、漏字、衍字、病句的责任,包括引文)。

    我不揣谫陋写了这本书。本来没有奢望能够承担如此重任,现在居然坚持到完工。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有些庞杂,但与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相比,还是太简单了。据华严经,在帝释天宫有一张宝珠结成的网,因陀罗网,网上的每一颗珠子都映现其他所有珠子,也映现珠子中的一切映现。我希望本书的各个部分、章节都是开放系统,不仅彼此映照、呼应,同时也对读者开放。如何理解本书的内容是读者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如果能够诱发读者诸君已有的仁智之心,有抛砖引玉之功,本书就算成功了。

    几年前,在一个边疆小城的郊外,一个人在飞快地奔跑,同时作扬鞭状,并不停地喊:“得儿,驾!”那是一个有些寒意的凌晨,天刚刚亮,还有薄雾,宽阔的马路上空空荡荡,四周也没有人家。只有这一辆“马车”在驱驰。这个人不是我。一辆汽车从他身边超过,我坐在车里。几年来,我竟不能忘记他跳跃的身姿,高高举起又落下的手臂。我有时想,如果能够像他一样驾车或驱马(我不能确定他的交通工具)奔跑,当是人生一大乐趣。他如此潇洒、自在,实在令我向往不已,又自叹不如。这位“赶车人”或许是通常所说的“精神病”这是一个猜想。然而,我们的精神状态很可能不比他的更好。我努力地向前挪动,把我的书献给大家。读者诸君看到的这本书就是我的马——或蹇驴。我在奔跑(不是裸奔),不惧向大家献丑。我知道,我比那位“赶车人”还差了很多,不能彻底放松——这是常见的心理病症。

    恳请读者诸君不吝指教。遥拜致谢。

    丁力2009年5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