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斯蒂芬·金为何中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

    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

    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潮。西单图书大厦斯蒂芬金的小说销售让人失望,曾进了600余本斯蒂芬金恐怖小说集,全套80元,包括死亡区域、厄兆、神秘火焰、黑暗的另一半四本小说。到现在为止,每册书只卖出了80本左右。在美国,11年前死亡区域的销售数已达97.5万本。在风入松书店的印象里,斯蒂芬金好像没有热销的场面,即使在宣传最猛的时候。现在,斯蒂芬金已从书店消失了。在个体书商那里,只要驻足于斯蒂芬金系列的时间稍长,店主们经常会告诉你类似的话:“可以打折”

    在美国及欧洲,恐怖小说家斯蒂芬金,就像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中的金庸一样,是巅峰人物,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斯蒂芬金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就独占7本。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美国人在1990年秋天的四个星期对斯蒂芬金的作品做了一番统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金的一部小说厄兆被拍摄为电视上荧幕;还有两部小说被拍摄为电影在全国各地上映;另一部小说黑暗的另一半正在摄制电影中,五部小说一起登上了畅销书榜——两部是精装本,三部是平装本。

    斯蒂芬金在中国市场令人失望。一位翻看过斯蒂芬金小说的社会学家说:

    “斯蒂芬金不会畅销,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国读者的心理还接受不了纯粹干净的美国式的斯蒂芬金。”美国评论认为斯蒂芬金恐怖故事题材虽然离奇,但却是真实普通人陷入某种不寻常的特定情景之中,所以抛开其小说的娱乐性不谈,斯蒂芬金的小说也可说是最贴近反映美国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但中国人宁可热衷西德尼希尔顿而不是斯蒂芬金,因为前者更加符合中国人对西方的想象。

    心理学博士后王择青谈及这个现象时说:“恐怖小说离中国目前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人们的心理需求还远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从中国人的普遍心态而言,仍然希望看到一些相对平和离现实较近的东西。在西方,下班后的时间是完全私人的,你可以做各种你所认为的放松,包括看恐怖小说。而在中国,私人的时间是很少的,有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约束,很难让一个人独自完全地钻入斯蒂芬金,同他一道在恐怖世界中幻想。这种约束及传统上的心态会使金在中国的流行大打折扣。

    现在,买金小说的人大约只是由于一种好奇,而没有上升到一种像美国人一样的需求层次。”

    西单图书大厦文学部的张楠,自己也看过斯蒂芬金。她说:“如果单纯从读者的角度说,中国读者不能完全理解金小说的意境,或许是翻译没有把金的境界用中文更好地表达出来。在写作上给人的感觉很乱,那种美国式的跳跃的写作思维使中国读者极不习惯,没有头绪的突兀感在阅读中始终存在。中国读者似乎更愿意或更容易接受那种细水长流、有铺垫、含蓄渐进深入的外国小说。所以,在一般读者看过金的书后总是感觉一般甚至很糟。”

    除却宣传促销的不足,金在中国的失败似乎更多地在于文化的因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书籍的引进比其他商品更多了一层文化的背景,许多外国的畅销书在中国的落马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出版商:在书籍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文化支架。对于中国,有时在考虑大的文化背景时,还不得不兼顾各个亚文化圈,马语者在北方热卖而在南方反应平淡,正是地域文化对书籍销售影响的一个例子。书,毕竟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