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收费公路的管理混乱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公路上公开的毒瘤和腐败。同时,收费公路还衍生出一系列腐败问题。转让、收费,一系列过程的暗箱操作,直接导致收费公路大量成为地方政府和一些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8月6日中国网)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这句话早已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其实,这句话蕴涵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富裕,首先要基础设施先行。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应该看到,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奇迹,不但让人们享受着四通八达的交通所带来的各种便利,而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尽管如此,但是,收费公路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不容我们忽视。据报道,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了全世界70%。很难想象,如此多的收费公路,掩盖了公路的公益性本质。在许多地方,收费公路已经成了政府和一些利益集团敛财的工具,众多的违规收费站、大量的违规转让经营权行为,使公路的公益性彻底地变质。而在公路变质的背后,政府不顾相关法律的规定,通过延长收费期限,提高收费金额,缩短公路收费里程等方式,利用收费公路大肆敛财。这一切无异于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使公路的公益性荡然无存。
众所周知,公路属于公共产品,其基本属性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公路的公益性决定了公路廉价、高质量的服务特性,并且要求政府必须承担公路主要的投资建设和管理。从性质上看,公路应该惠及普通民众,更好的服务民众,便利民众,而不是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事实上,公路公益性的良性回归,不但能降低了区域经济间的物流成本,促进区域间经济的互补,而且能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系统运行成本,加快经济的发展。
遗憾的是,很长时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不得不依靠社会资金来加快公路建设,这无疑使许多公路成为收费公路。然而,由于收费公路过多,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以及制度上的种种缺陷,原本属于全民共享的公路彻底地变质失去公益性,成了地方政府和某些利益集团的牟利工具,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腐败问题。
现在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公路回归其公益特性。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成为公路投资和管理的主体,减少收费公路的数量,让收费公路回归公益性。而对于目前的收费公路,政府应该加强对收费公路监管力度,让公众更好地参与监督。要想富先修路,惟有回归公益性,公路才能富民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