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逝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记:天很高、云很淡、阳光很充足,我懒懒地躺在树下晾晒自己的思想

    (序)

    一片金黄的叶,从眼前飘然而落,初秋的风轻轻的掠过,树叶盘旋在我的视线里,如秋的叹息。

    我喜欢秋天,最初喜欢它并不是象儿时老师说它是个收获的季节,因为我并没在这个季节收获到什么。只是喜欢它是一个适合去怀念的季节,怀念那随风而飘的落叶曾经的青春茂盛,也怀念它在这秋的最后留下的那支独舞,用它自己的色彩装点了它所见到的一切.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适合去沉思、去回忆。怀念,因它的萧瑟而起,又终于它的沉默。那是不经意间心的悸动,是那落叶用生命中最后的舞动去体会流水的片刻激情。一个怀念的季节,用它的生命承载了太多的离别,用它的来临宣告了太多个终结。就这样,十年前的我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缓缓的步入这个故事。

    (一)

    殷瑞翔的家乡在晋西北的雁北地区的西南端,那里过去只是一个小县城,名不见经传,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雁北地区一分为二,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一跃成为地级市。原先的雁北十三县,大同分了七个,朔州分了六个。朔州没什么特产,除了煤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殷瑞翔确切地记着上初中时,那个叫刘文庆的英语老师总是骂学生为“一帮碳锤子”因为朔州的神头那个地方建着两个火力发电厂,在九十年代又和美国人合作开办了个安太堡露天煤矿,据说是亚洲最大的的露天煤矿,几任前国家领导人也视察了那里,所以名声也逐渐有了一点。作为地地道道的朔州人,殷瑞翔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别,记得小时候老师总是布置一篇叫什么“我的家乡”之类的作文题目让他们这帮碳锤子写,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犹如鸡肋般的清淡,最后总是嗯啊几句,发一些无病呻吟般的赞美。这几年响应国家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的号召,经济也发达了不少,省里支持搞了万家寨引黄工程,修通了到大同、太原和运城的高速公路,又开了个安家岭第二露天矿,神头一、二电厂也在扩建,倒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九三年夏天,殷瑞翔初中毕业,虽然仅仅过了十年,不仅殷瑞翔的家乡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们的思想也在随着时间而变迁。那个时代的中考与现在还是有点差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中考,在正式中考前,各个乡镇的基层教育单位联区,要把本联区的考生提前一个月先考一遍,称为预考,只有通过预考的学生才可以正式参加由省里组织的中考。殷瑞翔当时的学习在班里还算是前几名吧,所以顺利通过了神头联区的预考,中考好像是在六月二十三号左右吧,记得天气好像是不太好,天空沥沥下着小雨。在此之前,说实在的,殷瑞翔作为村里农家的孩子,还真没来过几次县城,在中考的三天里,他在考场里,父亲在考区外陪着,当时的殷瑞翔还无从体会到父亲头顶烈日在考区外那种焦急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十年后陪弟弟高考时,殷瑞翔才真实地体会到当年父亲的心境。

    殷瑞翔所在的家族在那个叫做野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